强直性脊柱炎是什么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16~30岁男性,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主要症状有腰痛或不适、晨僵、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脊柱强直和畸形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是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良好的姿势、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定期复查、家属给予心理支持等。
一、症状
1.腰痛或不适
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在90%左右。疼痛通常为隐匿性、间歇性或难以定位,可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骶髂关节、下腰部,有时可向上蔓延至胸椎、颈椎。
2.晨僵
是指清晨起床后或久坐后,感觉腰部发僵、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腰部肌肉痉挛。晨僵通常在活动后减轻,但在长时间休息后再次出现。
3.肌腱端炎
常见于足跟、足掌、胸肋关节、棘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等部位,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
4.外周关节炎
多累及膝、踝、髋关节,常为非对称性、寡关节炎,且症状多在下肢大关节,少数可累及上肢关节。
5.脊柱强直和畸形
随着病情进展,脊柱逐渐强直,出现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是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具体分析:
1.腰痛、晨僵至少3个月,活动后改善,休息后不缓解。
2.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4.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具备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者,即可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三、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预防畸形。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2)抗风湿药: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可控制病情进展。
(3)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等,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全身使用,多用于局部治疗或某些急性发作者。
2.物理治疗
包括热疗、水疗、光疗、按摩、针灸等,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3.手术治疗
适用于髋关节强直、脊柱严重畸形等患者,可行髋关节置换术、脊柱矫形术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姿势,睡硬板床,避免过度劳累。
2.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慢跑等,可增强脊柱关节的稳定性。
3.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