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病因包括支气管-肺组织疾病(如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脊柱侧弯等)、肺血管疾病(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及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先天性口咽畸形等)。
支气管-肺组织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COPD会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使肺组织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持续的缺氧可导致肺小动脉收缩、痉挛,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引发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90%的肺源性心脏病是由COPD引起的。
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可导致气道炎症、重塑,引起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反复发作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久而久之可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儿童时期的严重哮喘如果控制不佳,也可能增加成年后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
其他:如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肺组织的广泛破坏,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例如重症肺结核可破坏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进而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此类疾病较少见,主要包括严重的脊柱侧弯、脊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等。这些病变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损,通气不足,肺部反复感染,气道引流不畅,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例如严重的脊柱侧弯会使胸廓形态发生改变,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进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肺血管疾病: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疾病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血栓栓塞,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如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多次反复发作的肺栓塞可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其他:如肺小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等,这些疾病可直接影响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例如肺小动脉炎可使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肺血管的血流,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
其他: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睡眠时反复出现低通气和呼吸暂停,可导致长期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久而久之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先天性口咽畸形:如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等,可导致患者长期通气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