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的早期症状
高血脂症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黄色瘤(不同类型好发于不同部位,与脂质代谢异常或家族遗传致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早发性角膜环(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遗传致脂质代谢紊乱使角膜周围脂质沉积)、眼底改变(血脂长期控制不佳时,因脂质水平升高致视网膜脂质渗出)及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因血脂升高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起,中老年、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出现)
一、黄色瘤
表现形式: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皮肤或肌腱中引起。
相关因素:不同类型的黄色瘤好发于不同部位,比如眼睑黄色瘤常见于眼睑部位,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质沉积有关;肌腱黄色瘤好发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等处,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这类患者往往有明确的家族遗传病史,体内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存在缺陷,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从而容易形成肌腱黄色瘤。
二、早发性角膜环
表现形式:角膜周围出现灰白色或白色环,宽约1-2mm。
发生机制:角膜周围的脂质沉积导致。
相关因素: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一般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这与遗传因素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由于基因缺陷使得机体对胆固醇的清除能力大幅下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持续居高不下,进而沉积在角膜导致早发性角膜环的出现。
三、眼底改变
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从视网膜血管渗漏,引起视网膜脂质渗出,表现为眼底后极部出现卵圆形、不规则形的黄白色渗出斑等。
发生机制: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脂蛋白成分改变,导致视网膜血管相关的脂质代谢异常。
相关因素:高血脂症患者若血脂长期控制不佳,就可能出现眼底改变,一些有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同时合并有家族遗传易患因素时,更容易较早出现眼底改变。例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每日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加上缺乏运动,脂质代谢紊乱加重,使得血脂持续升高,进而影响眼底血管,导致眼底改变。
四、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表现形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发生机制:血脂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出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由于机体代谢功能逐渐减退,更容易发生血脂升高,从而出现此类非特异性症状;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有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脂质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相对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相关的不适症状。一些长期精神压力大、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会增加血脂升高的风险,进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脂质代谢,使得血脂容易升高,当血脂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早期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