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什么病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继发性青光眼,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略多,病因未完全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有眼压升高(40-60mmHg,多1-2周缓解,可伴眼痛等)、眼前节炎症(角膜后羊脂状KP等),发作反复发作。诊断靠病史收集和眼部检查(测眼压、裂隙灯、房角检查)。治疗分降眼压(用β-受体阻滞剂等)和抗炎(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注意不良反应)。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老年患者要考虑合并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
临床表现方面
眼部症状:
眼压升高:患眼眼压可突然升高,通常在40-60mmHg,高眼压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1-2周内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患者可持续数月。眼压升高时患者可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视物模糊。
眼前节炎症表现:可见角膜后有羊脂状KP(角膜后沉着物),数量一般较少,通常为数个至数十个。前房闪辉呈弱阳性,房水细胞也较少,一般无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
发作特点: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但容易复发,发作间隔时间不等,有的患者数月发作一次,有的患者数年发作一次。
诊断方面
病史收集: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作的频率、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是否有眼痛、头痛、视力变化等症状,以及既往是否有类似发作史等。
眼部检查:
眼压测量: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可发现眼压升高的情况。
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后KP、前房闪辉、房水细胞等眼前节炎症表现。
房角检查:房角大多开放,这是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鉴别的重要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关闭的。
治疗方面
降低眼压:当眼压升高时,可使用降眼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等)等,通过药物作用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从而降低眼压。
抗炎治疗: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等,减轻眼部的炎症反应,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眼压进一步升高、白内障形成等,所以要密切监测眼压和眼部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需要特别谨慎。由于儿童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更加严格评估。例如,使用降眼压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眼压、视力和眼部结构的变化。同时,要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让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眼部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降眼压药物和抗炎药物时要考虑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需要谨慎使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本身血糖调节能力可能下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并且要定期监测老年患者的眼压、眼部炎症情况以及全身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