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心室率缓慢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QRS波群形态可反映起搏点位置,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时QRS波群接近正常,在房室束分支以下时QRS波群增宽畸形。
一、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
1.P波规律:心房活动(P波)按照自身的节律规则出现,其频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左右(窦性P波时),P波形态符合窦性P波的特点,即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等。
2.QRS波群规律:心室活动(QRS波群)也有自身的节律,其频率相对较慢且固定,一般在20-40次/分钟左右,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的位置,若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则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若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则QRS波群增宽畸形。
3.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的出现与QRS波群的出现没有固定的传导关系,即P波的频率高于QRS波群的频率,二者各自独立发放。
二、心室率缓慢
1.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室率缓慢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因为儿童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心脏需要满足身体代谢等多方面的需求,缓慢的心室率可能无法充分供应血液,影响各器官的发育。例如,儿童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生长迟缓等情况,这是由于心室率缓慢使得心输出量减少,不能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血液循环。
2.性别差异相关:目前没有明确的性别因素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的直接影响,但在临床护理等方面需综合考虑不同性别的特点。比如在护理女性患者时,要关注其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的身体状况变化,因为身体的激素变化等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但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本身,性别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3.生活方式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进而可能影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的临床过程。例如,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的供血负担,对于存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的患者,可能使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而规律运动的患者相对心脏功能可能更稳定,在面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时,可能有更好的耐受性。
4.病史相关: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病史,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的风险更高,且心室率缓慢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例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组织存在损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室率缓慢会进一步影响心肌的供血和功能恢复,可能加重心肌缺血等情况,使病情恶化。
三、QRS波群形态可反映起搏点位置
1.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时限一般小于0.12秒。这是因为激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除极过程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相似,所以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限大于0.12秒。由于激动是通过房室束分支以下的异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导致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