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的符号
大便失禁有不自主排便相关表现和伴随症状相关表现,不自主排便表现为粪便不自主排出、排便次数及性状异常;伴随症状表现为肛周皮肤改变(如发红、瘙痒等)、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等),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一、不自主排便相关表现
1.粪便不自主排出
最直接的符号是在没有主观控制意愿的情况下,粪便从肛门流出。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坐立、卧位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婴儿期若出现不自主排便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肠道控制功能尚未成熟有关;而成年人出现则可能与多种病理因素相关,比如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影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功能。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这种基本表现不同,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例如长期卧床者,由于活动减少,肠道蠕动相对缓慢,且身体处于被动体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可能相对减弱,更容易出现不自主排便;有神经系统病史的人群,如曾患脑卒中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其出现不自主排便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脑卒中可能影响到控制排便的神经通路。
2.排便次数及性状异常
排便次数可能增多,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被打破。粪便性状也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稀便、水样便等。对于儿童来说,正常的排便性状和次数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若出现异常的稀便且不自主排出,可能是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例如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腹泻,会出现频繁的稀便不自主排出情况。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本身就可能存在排便调节功能下降的情况,若出现不自主的稀便排出,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肠道炎症等有关。有不良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会进一步加重肠道功能紊乱,增加大便失禁相关症状出现的几率。
二、伴随症状相关表现
1.肛周皮肤改变
由于粪便的不自主排出,肛周皮肤可能会出现刺激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皮疹等。对于婴幼儿,肛周皮肤较为娇嫩,不自主排出的粪便中的刺激物质更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因为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粪便中的酶等物质容易损伤肛周皮肤。而老年人由于皮肤本身的老化,修复能力下降,肛周皮肤在受到粪便刺激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更容易出现慢性的皮肤问题。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本身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就可能存在异常,若出现大便失禁伴随肛周皮肤改变,皮肤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腹部不适相关表现
部分大便失禁患者可能伴随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出现腹痛伴随大便失禁,可能是肠道寄生虫感染、肠套叠等疾病引起,儿童表述腹痛的方式可能不太准确,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成年人若出现慢性的腹痛伴随大便失禁,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等有关,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腹泻、大便失禁外,还会有腹部的隐痛、腹胀等表现。对于女性,在妊娠期出现腹痛伴随大便失禁,需要考虑是否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因素有关,同时要警惕早产等情况的发生;男性若有前列腺疾病病史,也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压迫肠道,导致腹部不适和大便失禁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