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有腹痛(多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进食油腻诱发,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情重时发热)等症状;治疗分非手术(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不同年龄需注意相关事项)和手术(胆囊切除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不同年龄手术需考虑耐受性等),需综合多因素选合适治疗方案
一、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1.腹痛:
多为右上腹疼痛,开始时可为隐痛,随后逐渐发展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与胆囊的神经分布有关,胆囊的神经受右膈神经支配,疼痛可放射至相应区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诱发,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炎症状态下的胆囊收缩会加重疼痛。例如,有研究显示约80%-9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腹痛可能较为剧烈且容易被忽视;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腹痛可能不典型,需更加仔细观察。
2.消化道症状:
常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射性蠕动增强。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因为高脂饮食会进一步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对胃肠道的影响。
3.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发热可能会对血糖等指标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时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感染加重等情况。
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可以减少食物对胆囊的刺激,使胆囊得到休息;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腹胀,同时减少胃肠道分泌物对胆囊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注意保证液体的摄入,避免脱水。儿童由于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补液情况;老年人则要考虑心肾功能等因素,合理控制补液量和速度。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等。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感染情况、药物敏感试验等因素。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解痉止痛:可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如阿托品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青光眼患者等要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解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其心率、眼压等变化。
2.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术方式。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一些炎症较重、粘连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改为开腹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精细的操作和术后护理;老年人则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总之,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