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要如何解决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炎症,由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等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患病风险不同,通过耳部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可药物或手术治疗,康复要注意休息饮食和耳部护理,预防需积极治上呼吸道感染、注意生活方式。
一、慢性中耳炎的定义与病因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由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菌毒性过强、患者抵抗力过弱等因素引起,存在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咽鼓管功能障碍、鼻腔及鼻窦疾病等多种病因。不同年龄人群因生理结构及生活方式差异,患病风险有所不同,儿童因咽鼓管短、平、宽等结构特点更易患慢性中耳炎,且若有腺样体肥大等情况会增加患病几率;成年人若有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等生活方式,也可能诱发慢性中耳炎。
二、慢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
1.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情况,如鼓膜是否穿孔、穿孔部位及大小、有无充血、增厚、钙化等表现,不同病程及病情的患者鼓膜表现有差异,儿童由于耳部结构相对娇嫩,检查时需更轻柔操作。
听力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等。纯音听阈测试能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慢性中耳炎患者多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不同年龄患者听力表现因中耳病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还可通过行为测听等方式进行听力评估;声导抗测试可反映中耳传音结构功能及咽鼓管功能状态,对判断中耳病变有重要价值。
2.影像学检查
颞骨CT:能清晰显示中耳乳突骨质破坏、听小骨情况、是否存在胆脂瘤等病变,对于明确慢性中耳炎的病变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但儿童需注意辐射防护。
三、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情况时可使用,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选择需考虑年龄及肝肾功能等因素,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
局部用药:对于鼓膜穿孔患者可使用局部滴耳剂,如抗生素滴耳液等,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中耳病变部位,但使用时要注意药液温度、滴入方式等,儿童使用时需防止药液流入咽鼓管等部位引起不适。
2.手术治疗
鼓室成形术:适用于中耳病变较严重、鼓膜穿孔且听骨链受损等情况,通过手术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改善听力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乳突根治术:对于存在胆脂瘤等较复杂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组织,但手术会对耳部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四、慢性中耳炎的康复与预防
1.康复注意事项
休息与饮食: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儿童尤其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耳部护理: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儿童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防止耳部感染加重。
2.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防止炎症蔓延至中耳,儿童若有腺样体肥大等问题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影响咽鼓管功能。
注意生活方式:成年人要避免长期吸烟,减少接触污染环境,保持鼻腔通畅,儿童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喂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