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与咽喉炎的区别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与抗反流屏障等异常致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临床表现有烧心、反流等,检查有胃镜等,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咽喉炎与外界刺激、感染等相关,表现为咽部不适等,检查用喉镜,治疗要去除病因和局部及抗感染治疗。
一、发病机制方面
1.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由于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例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时,容易出现反流情况,常见于肥胖、妊娠等人群,肥胖人群因腹腔压力增高易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腹腔也可能导致反流。
2.咽喉炎:多与咽喉部受到外界刺激、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饮酒,烟雾和酒精刺激咽喉部黏膜;反复的细菌、病毒感染,像A组链球菌感染等;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咽喉部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机制略有差异,儿童咽喉炎可能更多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有关,而成年人可能与职业用声过度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
1.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烧心是胸骨后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等部位,类似心绞痛。一些特殊人群表现可能不典型,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烧心、反流症状可能较轻,而婴幼儿反流性食管炎可能表现为吐奶、拒食等。
2.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比较明显,还可能伴有咳痰,一般痰量不多。不同性别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有区别,长期用声过度的教师等职业人群咽喉炎症状可能更明显,表现为声音嘶哑等加重情况。
三、检查方法方面
1.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如有无糜烂、溃疡等,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
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动态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明确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情况,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但怀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食管压力测定:可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指标,评估抗反流屏障功能,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断有一定帮助。
2.咽喉炎:
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通过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黏膜的情况,如有无充血、肿胀、肥厚、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能直观判断咽喉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等辅助下进行喉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方面
1.反流性食管炎:
生活方式调整很重要,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肥胖人群需要适当减重,妊娠女性要注意合理的体位和饮食调节。
药物治疗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2.咽喉炎:
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职业用声过度人群需要适当休息声带。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如果是感染性咽喉炎,根据感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但要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