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心脏骤停急救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且无颈动脉搏动,然后启动急救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接着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明确不同人群按压部位、频率、深度及按压与通气比例)和人工呼吸(采用仰头抬颌法等开放气道并正确吹气),之后使用AED并按提示操作,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急救关键是快速识别、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等操作,不同人群调整操作细节但核心步骤相似
一、判断心脏骤停
1.首先观察患者是否突然意识丧失,可轻拍并呼喊患者,若没有反应则高度怀疑心脏骤停。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一般触摸时间不超过10秒,若不能触及搏动则基本可确定心脏骤停。
二、启动急救系统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清晰告知现场具体位置、患者大致情况等信息。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别说明患者年龄等情况,以便急救人员做好相应准备。
三、进行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对于儿童患者,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1/3处;婴儿则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叉点下方1横指处。
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儿童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婴儿按压深度约为4厘米。
按压与通气比例:单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双人心肺复苏时,比例同样为30:2。
2.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使患者气道充分开放。对于有颈部损伤的患者,要避免过度仰头,可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方式: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保证胸廓起伏。对于儿童患者,吹气时要注意潮气量,避免过度通气;婴儿则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1.尽快获取AED并按照AED的提示操作。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胸部正确粘贴电极片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在操作AED过程中,要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避免接触患者。对于儿童患者,要使用儿童专用电极片(如果有),并根据儿童体重等情况调整操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脏性猝死相对成人少见,但一旦发生,心肺复苏的操作要严格按照儿童心肺复苏的标准进行,因为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如胸廓较薄、心脏位置等有差异,所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力度、部位等都有特定要求。同时,要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2.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可能与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有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骨骼、关节等退行性病变对按压操作的影响,同时要尽快联系急救人员,因为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3.女性:女性心脏性猝死的原因可能与一些特殊情况有关,如妊娠期、围绝经期等,但在急救操作上与男性基本一致,不过在现场识别心脏骤停时要更加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表现,尽快启动急救措施。
总之,心脏性猝死的急救关键是快速识别、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和使用AED除颤等操作,不同人群在急救过程中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调整操作细节,但核心的急救步骤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