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会引发心悸、胸闷、头晕、乏力、黑矇或晕厥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基础心脏病史等会影响症状出现,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人群易心悸,年龄大、女性特殊时期等人群易胸闷等。
一、心悸
心律失常时,患者常首先感受到心悸,即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主观感觉。这是因为心脏节律异常打乱了正常的心跳节奏,使得患者能明显察觉到心脏的跳动情况。例如,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会让心跳明显加快,患者能清晰感受到心脏在胸腔内剧烈且不规律地跳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多表现为躁动不安等;老年人可能更易察觉到这种心跳的异常变化。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由于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心悸症状。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心悸可能是心律失常复发或加重的信号。
二、胸闷
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胸闷症状,这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影响了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引发胸部闷塞感。比如,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使心脏输出量减少,肺部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胸闷。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心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发生胸闷时更应警惕心律失常的可能;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孕期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脏功能,更容易因心律失常出现胸闷;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发生胸闷伴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有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胸闷往往是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的常见表现。
三、头晕
当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例如,缓慢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跳动过慢,心脏向脑部输送的血液量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头晕。儿童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头晕,可能会出现站立不稳、跌倒等情况;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脑部供血对心输出量变化更为敏感,头晕症状可能更明显;长期营养不良、贫血的人群,本身脑部供血就相对不足,发生心律失常时更容易出现头晕;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心律失常引发的头晕可能会加重脑部缺血的风险。
四、乏力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得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患者感到乏力。因为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全身组织器官的代谢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疲倦、没有力气的感觉。不同年龄段人群乏力表现有所不同,青少年可能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中年人群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容易感到疲惫;老年人则可能连简单的日常活动都觉得力不从心。有慢性疾病、长期体力消耗大的人群,发生心律失常时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群,本身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更容易因心律失常出现乏力。
五、黑矇或晕厥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黑矇甚至晕厥。例如,某些快速型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骤停或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部供血在短时间内严重不足,就会出现黑矇,严重时可导致晕厥。儿童发生黑矇或晕厥时,家长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的心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老年人发生此类情况,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且晕厥可能导致跌倒受伤等严重后果;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黑矇或晕厥的风险较高;近期有过心脏手术等创伤的患者,也可能因手术相关因素引发心律失常导致黑矇或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