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由体力劳动等诱发,部位等有特点,心肌梗死疼痛更剧烈持久;心电图上心绞痛发作时可有ST段压低等,心肌梗死有特征性演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心绞痛时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等显著升高且有动态变化,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有基础病史者风险更高。
一、临床表现特点
1.心绞痛:
典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等,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女性心绞痛患者有时疼痛表现可不典型,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者可能因血管基础病变更易诱发心绞痛。
从病史角度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心绞痛,如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者。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类似,但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多超过30分钟,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疼痛性质更严重,可呈压榨性剧痛伴大汗、烦躁不安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女性心肌梗死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差异,女性可能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有冠心病病史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大。
二、心电图表现
1.心绞痛:
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但发作间期心电图可能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受心脏结构和功能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因心脏传导系统退变等导致心电图基础改变,从而影响对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的判断。
对于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其基础心电图可能已有高血压性心脏改变,在发生心绞痛时心电图改变可能与之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2.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动态演变过程。不同年龄患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有时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有时也可能不典型,如ST段抬高不明显等情况,需要医生全面分析。有冠心病病史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可能更能反映心肌缺血坏死的进程。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
1.心绞痛: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一般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且升高幅度较小。不同年龄患者由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点不同,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基础水平有差异,老年患者心肌细胞功能可能衰退,在心绞痛发作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可能不明显。
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其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等可能有不同,在心绞痛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需要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判断。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会显著升高,一般在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CK-MB也会升高,且有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程度和时间可能受心脏功能等因素影响,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有时可能与男性不同,需要准确检测和分析。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更能体现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