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有P-R间期缩短、有δ波、QRS波群增宽及继发性ST-T改变等特征表现,A型旁路在左心室后底部,V1-V6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B型旁路在右心室前侧壁,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V6导联向上;其临床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儿童、成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如儿童检查时要安静,成年人要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有基础病史人群要谨慎评估病情等
一、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一)P-R间期缩短
正常P-R间期为0.12-0.20秒,预激综合征患者P-R间期缩短至0.12秒以内。这是因为存在异常的房室旁路,使得激动提前经旁路下传,导致P-R间期缩短。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P-R间期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P-R间期均值。
(二)δ波
δ波是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QRS波群起始部有一小的粗钝波。这是由于部分心室肌提前被旁路下传的激动除极所致。δ波的形态、方向和振幅因旁路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QRS波群增宽
QRS波群时限延长,通常大于0.12秒。这是因为除了正常途径下传的激动除极心室肌外,还有部分心室肌提前被旁路激动除极,导致心室除极时间延长。
(四)继发性ST-T改变
ST段与T波方向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出现继发性ST-T改变。例如,如果QRS波群主波向上,ST段压低,T波倒置;若QRS波群主波向下,ST段抬高,T波直立等。
二、不同类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一)A型预激综合征
旁路位于左心室后底部,心电图表现为V1-V6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δ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多向上。这是因为激动经左心室后底部旁路下传,左心室除极在前,右心室除极在后,所以胸前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二)B型预激综合征
旁路位于右心室前侧壁,心电图表现为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V6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δ波在V1导联向下,在V5、V6导联向上。由于激动经右心室前侧壁旁路下传,右心室除极在前,左心室除极在后,导致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
三、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一)临床意义
心电图发现预激综合征对于诊断该疾病具有重要价值。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特征可以及时发现旁路的存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经常发作心悸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心电图发现预激综合征则高度提示可能与旁路有关。
(二)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影响结果判断。由于儿童可能对疾病的耐受和表现与成人不同,若发现预激综合征,需密切关注是否有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如频繁心悸、面色苍白等,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成年人:成年人若发现预激综合征,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其他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需要更加谨慎评估病情。因为预激综合征可能会加重基础心脏疾病的病情,在治疗其他基础疾病的同时,要考虑预激综合征对整体心脏状况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避免因心律失常等问题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