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轻度远视眼眼轴正常或接近正常,中高度多因眼轴过短,儿童有生理性远视,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引发,症状有视力模糊等,矫正与预防有相应措施;近视眼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主要因眼轴过长等,长期近距离用眼等易致,症状为远视力下降等,矫正与预防也有相关办法,两者在定义、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视力检查指标及矫正预防措施上存在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远视眼: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轻度远视眼的眼轴长度正常或接近正常,晶状体屈光能力正常;中高度远视眼多因眼轴过短所致。儿童时期,由于眼球尚未发育完全,眼轴较短,常表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青少年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眼轴发育异常,引发远视。
2.近视眼: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使远处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主要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导致光线聚焦位置靠前。长期的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读写姿势不正确、在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等)、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会增加近视眼的发病风险。青少年时期是近视眼高发阶段,这与该时期身体发育快、用眼需求大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表现
1.远视眼:轻度远视眼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中高度远视眼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视近物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眼疲劳、头痛等症状。儿童远视若未及时矫正,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斜视等问题。例如,学龄前儿童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因为看近物不清而频繁揉眼、眯眼,影响正常的视觉感知发展。
2.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患者会不自觉地凑近物体来看,还可能出现眼疲劳,如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加重,长时间用眼后更为明显。部分高度近视眼患者还可能出现眼底病变相关表现,如飞蚊症等。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若不注意用眼健康,度数可能会快速增长,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三、视力检查指标差异
1.远视眼:验光检查时,远视眼的屈光度数为正值。例如,进行主观验光或客观验光(如电脑验光)时,会显示出远视的球镜度数。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可能不同程度下降,近视力相对较好,但随着远视度数增加,近视力也会逐渐受影响。
2.近视眼:验光检查时,屈光度数为负值。视力表检查显示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或稍有下降。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远视力下降更明显,可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如驾驶、看远处标识等受影响。
四、矫正与预防措施
1.远视眼:轻度远视且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矫正,但要定期检查视力。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疲劳等症状,则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儿童远视矫正需特别注意,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眼球仍在发育中,不合适的矫正可能影响视觉发育。预防方面,儿童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2.近视眼:主要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视力。预防近视眼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读写时眼睛与书本保持合适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降低近视眼的发生风险。对于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还可考虑使用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但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评估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