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的检查
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静脉采血法,一般空腹8-12小时采血,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正常参考值不同,水平升高是诊断关键且与相关并发症有关)、尿常规检查(尿尿酸定量测定可判断尿酸排泄情况,尿pH值检测可反映肾脏对尿酸排泄调节及与尿路结石形成相关)、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检测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对痛风早期诊断有价值;X线检查在病程长、有明显关节破坏时辅助诊断,早期敏感性不如超声但可评估关节病变严重程度)。
一、血尿酸测定
1.静脉采血法:是检测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空腹静脉血。血尿酸的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人群略有差异,通常男性血尿酸值为208~428μmol/L,女性为155~357μmol/L。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诊断高尿酸血症的关键指标,因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升高提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与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痛风、肾脏疾病等。
2.检测时间:一般建议空腹8~12小时后采血,因为饮食尤其是高嘌呤饮食会影响血尿酸水平,进食后尤其是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后,血尿酸可能会暂时性升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餐后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餐后血尿酸检测,但常规筛查以空腹血尿酸检测为主。
二、尿常规检查
1.尿尿酸测定:可分为24小时尿尿酸定量测定等。24小时尿尿酸定量测定有助于判断尿酸的排泄情况。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为1.5~3.5mmol。如果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增多,可能提示尿酸生成过多型高尿酸血症;如果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减少,则可能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高尿酸血症。例如,通过对大量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尿酸检测发现,不同类型的高尿酸血症在尿尿酸排泄量上有明显差异,这对于区分高尿酸血症的类型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2.尿pH值检测:正常尿液pH值为4.5~8.0,平均为6.0。尿pH值可以反映肾脏对尿酸排泄的调节情况,尿酸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结晶,尿pH值降低时,尿酸结晶形成的风险增加,与尿路结石的形成相关。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监测尿pH值有助于评估尿路结石的发生风险,比如尿pH值过低的患者需要注意通过饮食或药物等方式调整尿pH值,以减少尿酸结晶形成。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测关节周围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尤其是对痛风患者的关节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发现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以及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形成的高回声结节等。例如,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现关节内的尿酸盐沉积,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超声检查对于高尿酸血症相关关节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有痛风发作风险或已怀疑有尿酸盐沉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之一。
2.X线检查:在高尿酸血症病程较长、已出现明显关节破坏等情况时可用于辅助诊断。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下骨质缺损、边缘性骨质侵蚀等表现,如痛风石沉积处的骨质破坏等。但X线对于早期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敏感性不如超声检查,不过在观察骨骼的整体结构及有无明显骨质病变方面有一定作用。对于病史较长、关节症状较明显的高尿酸血症患者,X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