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组织缺损,分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与玻璃体后皮质牵引等有关,继发性由多种病因引起;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诊断靠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一、黄斑裂孔的定义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位于眼底后极部。
二、黄斑裂孔的分类及相关情况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
1.好发人群及特点:常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的牵引有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I期为黄斑中心凹脱离,II期为形成盖膜的黄斑裂孔,III期为盖膜部分脱离的黄斑裂孔,IV期为全层的黄斑裂孔。
2.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液化等变化,更易出现对黄斑区的牵引,从而增加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黄斑裂孔。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强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眼部组织的退变,间接增加黄斑裂孔的发病几率。建议老年人保持适度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二)继发性黄斑裂孔
1.相关病因:可由眼部外伤、高度近视、眼内炎症、黄斑前膜等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延长,视网膜变得薄弱,容易出现黄斑裂孔;眼部外伤可能直接导致黄斑区组织损伤而形成裂孔。
2.病史影响:有高度近视病史的人群,其发生黄斑裂孔的风险明显高于无高度近视病史者。对于有眼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葡萄膜炎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密切监测黄斑区情况,因为眼内炎症可能会波及黄斑导致裂孔形成。
三、黄斑裂孔的症状表现
1.视力下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在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展过程中,视力下降的程度会随着裂孔的进展而逐渐加重。例如,I期时视力可能轻度下降,而到IV期全层黄斑裂孔形成时,视力可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阅读、驾驶等活动都会受到阻碍。
2.视物变形:患者可能会感觉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比如直线变弯曲等。这是因为黄斑区是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的区域,裂孔形成后影响了正常的视觉成像,导致视物变形。在生活中,患者可能会发现看钟表的指针、笔直的道路等出现异常的形状变化。
3.中心暗点:在黄斑裂孔对应的视野区域会出现中心暗点,即患者注视正前方时,在视野中心有一个盲区。这是由于黄斑区的神经上皮层缺损,影响了光信号的正常传导和感知。
四、黄斑裂孔的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检眼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可以观察到黄斑区的形态变化,如是否有裂孔形成、裂孔的大小和分期等。例如,直接检眼镜检查可以初步发现黄斑区的异常改变,但对于细微结构的观察可能不如间接检眼镜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准确。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这是诊断黄斑裂孔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OCT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层次结构,精确判断黄斑裂孔的分期,如区分I期到IV期的不同表现,还可以观察裂孔周围视网膜的情况,对于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保持眼球静止,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该检查可以了解黄斑区的血管灌注情况,对于排除其他眼底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类似黄斑裂孔表现的情况有帮助。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然后在不同时间点拍摄眼底照片,观察荧光素在眼底血管内的流动和分布情况,从而辅助诊断黄斑裂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