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什么病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首次感染常表现为水痘,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激活致病。有前驱症状和特定皮疹表现,好发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可通过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止痛为主,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毒相关情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皮肤性的特点。人在首次感染该病毒时,通常表现为水痘,此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比如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在相应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疹前可能会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同时受累皮肤区域会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跳痛、刀割样痛等,疼痛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2.皮疹表现:皮疹一般首先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簇集性的丘疹,之后迅速变为水疱,水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清亮,外周有红晕。皮疹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单侧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数日后水疱可干涸、结痂,脱落后可能会遗留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对潜伏病毒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
2.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受到影响,容易发生带状疱疹。例如,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被疾病本身或者治疗药物进一步削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更易发病。
3.生活方式相关:长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患带状疱疹的几率。比如一些长期加班、精神高度紧张的上班族,就可能因为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神经痛等即可初步诊断。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学检查(检测疱液中的病毒抗原或核酸)、血清学检查(检测病毒抗体等)来辅助诊断。
2.鉴别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单纯疱疹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一般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有关,一般无神经痛;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水疱较小、易破,复发率高,一般无神经痛等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同时,对于神经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等对症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较高。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2.儿童:儿童患带状疱疹相对较少,多是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后潜伏,免疫低下时发病。儿童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裂,同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正在进行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带状疱疹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正在进行的抗肿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