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首先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后,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无反应且无呼吸等应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然后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不同人群按压部位、深度、频率不同)、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或双手托颌法)、人工呼吸(按压与通气比例30:2)。接着使用AED,包括开启、粘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并除颤。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心肺复苏有不同注意事项,周围人需按步骤急救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状况
1.首先要迅速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确保自身及患者安全后,立即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为喘息,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如拨打急救电话(国内为120)。
二、实施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式: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重叠其上,双臂伸直,依靠体重和肩臂力量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对于儿童(1-8岁),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稍下方,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频率同样为100-120次/分钟;婴儿(1岁以下)则用两手指尖按压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胸外按压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为重要器官提供血液灌注。
2.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下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举下颌,使气道保持通畅。对于有颈部损伤风险的患者,应采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避免颈部进一步损伤。开放气道是为了保证人工呼吸时气体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3.人工呼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用按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包裹患者口唇,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然后松开鼻孔,让患者胸廓自行回缩呼气,如此反复,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对于儿童和婴儿,人工呼吸的通气量要适中,避免过度通气。
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1.开启AED
按照AED的开机提示操作,一般是打开AED电源开关。
2.粘贴电极片
将AED的电极片按照图示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电极片粘贴在右锁骨下方,另一个粘贴在左乳头外侧,注意避开毛发、伤口等部位。
3.分析心律并除颤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身体不接触的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如果患者穿着紧身衣物,需要将衣物剪开以便电极片与皮肤良好接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心脏猝死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按压和通气的力度与频率,因为儿童的身体组织较为脆弱,过度用力可能会造成损伤。同时,要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因为儿童心脏猝死的预后与抢救的及时性密切相关。
2.老年人
老年人心脏猝死多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关,在实施心肺复苏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胸外按压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但也不能力度不足影响复苏效果。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面色、呼吸等情况。
3.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一旦发生心脏猝死,周围人要迅速按照上述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步骤进行急救,因为这类人群心脏猝死的风险更高,及时有效的急救能极大提高存活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