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近视眼手术的危害
近视眼手术存在感染风险(发生率约0.1%-0.5%,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者风险更高)、干眼症(约20%-30%患者术后出现,长期用电子产品等人群几率增加)、视力回退(高度近视、未成年人等术后回退可能大,高度近视患者回退率约10%-20%)、夜间视力下降(约5%-10%患者出现)、角膜扩张等严重并发症(罕见,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生,发生率约0.05%),术前医生会筛选合适患者,患者决定手术前应充分了解风险并沟通。
一、感染风险
近视眼手术虽属相对安全的眼科手术,但仍存在感染的可能。手术过程中,若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眼部卫生护理不当,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侵入眼内,引发角膜炎、眼内炎等感染性疾病。例如,有相关临床研究统计显示,近视眼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约在0.1%-0.5%左右,虽然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对于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患有结膜炎且未完全控制的患者,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眼部本身处于相对敏感且易受病原体侵袭的状态。
二、干眼症
这是近视眼手术较为常见的危害之一。近视眼手术会切断部分角膜神经,影响泪液的分泌反射,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同时,手术改变了角膜的表面形态,也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从而引发干眼症。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据研究,约有20%-30%的近视眼手术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且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本身泪液分泌较少的人群,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几率可能会增加,因为这类人群眼部原本就处于相对干涩的状态,手术进一步破坏了泪液的分泌和稳定机制。
三、视力回退
部分患者在近视眼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视力回退的情况。这主要与患者自身的眼部情况以及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例如,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超过600度)、年龄较小(未成年人)的患者,术后视力回退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较长,眼球的结构相对不稳定,术后眼轴可能仍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而未成年人身体仍在发育,眼轴可能会继续增长,从而导致近视度数再次出现。有临床数据表明,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眼手术后视力回退的发生率约为10%-20%,相比低度近视患者更高。
四、夜间视力下降
一些患者在近视眼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夜间视力下降的现象,比如夜间开车时感觉眩光、视物不清等。这是因为近视眼手术改变了角膜的光学形态,在夜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角膜对光线的折射等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患者出现夜间视力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约有5%-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夜间视力下降情况,具体程度因人而异。对于有夜间开车需求或者从事对夜间视力要求较高工作的人群,如飞行员等,术后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可能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五、角膜扩张等严重并发症
虽然较为罕见,但近视眼手术也存在角膜扩张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角膜较薄的患者,在进行近视眼手术时,由于切削了部分角膜组织,术后角膜承受眼内压力等的能力可能会下降,有发生角膜扩张的可能,严重时会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有研究报道,角膜扩张的发生率约为0.05%左右,这类并发症多发生在高度近视且角膜较薄的患者身上,所以在术前医生会严格评估患者的角膜厚度等指标,以降低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近视眼手术有一定的危害风险,但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且在术前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等方式来筛选合适的手术患者,降低手术风险。患者在决定是否进行近视眼手术时,应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风险,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根据自身的眼部情况、生活需求等综合考虑后再做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