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胆汁反流监测和食管压力测定。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及分级,适用于有典型症状内镜阴性、有报警症状及治疗后随访等患者;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了解食管过度酸反流情况,适用于内镜无异常但有典型症状及抗反流治疗效果不佳者;食管胆汁反流监测可辅助诊断胆汁反流相关反流性食管炎,适用于怀疑有胆汁反流相关症状但其他检查不明确者;食管压力测定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适用于疑有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及抗反流手术前需评估者,不同人群需考虑相应耐受等因素。
一、内镜检查
1.原理及优势: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还可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内镜可看到食管黏膜是否有糜烂、溃疡等改变。例如,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广泛糜烂、溃疡,甚至融合等表现。
2.适用人群:适用于有典型反流症状(如烧心、反流)但内镜检查阴性者需排除其他疾病;有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的患者;以及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后需随访观察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患者,若怀疑反流性食管炎,也可考虑在内镜下评估食管情况,但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是否能耐受内镜检查。
二、24小时食管pH监测
1.原理及意义: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连续监测24小时食管内pH值变化,可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情况。正常食管内pH值为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该检查对于诊断酸反流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价值,能帮助判断症状与酸反流的关系。比如,患者有烧心等症状,但内镜下无明显异常时,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能发现有频繁的酸反流事件。
2.适用人群:适用于内镜检查无异常但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抗反流治疗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酸反流的患者。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操作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要考虑女性患者在月经等特殊时期可能对检查的耐受情况;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可能不影响该检查的进行,但需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相关生活史;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有食管手术史等,需评估该检查的可行性。
三、食管胆汁反流监测
1.原理及作用:通过检测食管内胆汁反流情况来辅助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因为除了酸反流外,胆汁反流也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特定的监测设备检测食管内胆汁的相关指标,如胆红素水平等。如果食管内胆汁反流指标异常,结合临床症状等可辅助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例如,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能存在胆汁反流同时合并酸反流的情况。
2.适用人群:适用于怀疑有胆汁反流相关症状(如口苦等)但内镜检查等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若怀疑有胆汁反流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也可考虑进行该监测,但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同样要评估其身体状况能否耐受相关监测操作。
四、食管压力测定
1.原理及目的:食管压力测定主要是测定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等指标,了解食管的动力情况。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该检查可以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例如,正常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10-30mmHg,压力降低时容易发生反流。
2.适用人群:适用于临床疑有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等)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以及抗反流手术前需评估食管动力情况的患者。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等人群,在操作上无绝对禁忌,但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老年患者若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需评估食管压力测定对其心肺功能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