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症状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包括脊柱症状(腰背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症状(下肢大关节、上肢关节受累)、关节外症状(眼部、肺部、心脏、神经系统受累);影像学表现中X线可见骶髂关节和脊柱相应改变,CT对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更敏感,MR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能评估病情活动度。
一、临床表现
(一)脊柱症状
1.腰背部疼痛:多为隐匿起病,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骶部,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夜间痛或休息痛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缓解是其特点,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首先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青少年发病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常以下肢大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
2.脊柱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脊柱活动度逐渐受限,早期可能只是弯腰、转身等动作稍不灵活,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导致弯腰、挺胸、转身等活动严重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可呈强直状态,几乎无法进行正常的脊柱活动。女性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男性可能稍慢,但也会逐渐出现脊柱活动受限情况,生活中穿衣、洗漱、翻身等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二)外周关节症状
1.下肢大关节受累:最常累及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髋关节受累较为常见且严重,可导致髋关节畸形、活动障碍,影响患者行走功能。有研究显示,约40%-6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下肢大关节受累占比较高,男性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更常见且病情可能更重一些,而女性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较轻,发病年龄也可能稍晚。
2.上肢关节受累:上肢关节受累相对较少见,可累及肩关节、肘关节等,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但一般程度较下肢关节轻。
(三)关节外症状
1.眼部受累:约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眼部受累,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可出现眼睛红、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受损,青少年患者眼部受累相对较易发生,且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
2.肺部受累: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气短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纤维化等改变。长期吸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部受累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吸烟会加重肺部损伤。
3.心脏受累:较少见,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传导阻滞等心脏病变,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异常。男性患者发生心脏受累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
4.神经系统受累:罕见,可因脊柱强直导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老年患者由于脊柱退变基础,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骶髂关节:早期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关节面侵蚀、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出现骶髂关节融合。青少年患者骶髂关节X线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动态观察。
2.脊柱:早期可见椎体骨质疏松、方形变,随着病情发展,椎体间出现骨桥形成,逐渐呈“竹节样”改变,脊柱生理曲度消失。
(二)CT表现
CT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较X线更为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关节面的微小侵蚀、软骨下骨的囊性变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三)MRI表现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滑膜炎症等病变,比X线和CT更早检测到疾病活动情况,对于评估病情活动度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但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