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打喷嚏出血是怎么回事
鼻炎打喷嚏出血的原因包括鼻黏膜干燥脆弱、炎症刺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鼻炎类型相关因素;相关检查有鼻内镜检查和血液检查;应对与预防措施有非药物缓解措施(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刺激因素)和医疗干预(鼻出血频繁或量大时局部止血及针对鼻炎本身治疗)
一、鼻炎打喷嚏出血的原因
(一)鼻黏膜干燥脆弱
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通常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出现干燥情况。例如,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或因过度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损伤鼻黏膜,使得鼻黏膜变得脆弱。当打喷嚏时,鼻腔内压力急剧变化,容易导致脆弱的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有研究表明,干燥环境下鼻黏膜水分含量明显降低,打喷嚏时的机械刺激更易引发出血。
不同年龄人群受此影响有所不同,儿童鼻黏膜相对娇嫩,若患鼻炎且环境干燥,更易出现鼻黏膜干燥脆弱进而打喷嚏出血;老年人鼻黏膜本身生理功能衰退,也较易因鼻炎出现鼻黏膜干燥情况。
(二)炎症刺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鼻炎引发的炎症会使鼻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刺激血管,使得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比如变应性鼻炎,炎症介质释放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打喷嚏时血管承受压力变化就易破裂出血。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影响血管状态的疾病的鼻炎患者,炎症刺激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明显,打喷嚏出血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的鼻炎患者,炎症状态可能更重,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显著。
(三)鼻炎类型相关因素
过敏性鼻炎: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水肿、充血,打喷嚏频繁且剧烈,这种频繁剧烈的打喷嚏易损伤鼻黏膜血管引起出血。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接触花粉后引发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时很容易出现鼻出血。
感染性鼻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炎症累及鼻黏膜,使得鼻黏膜存在炎症病灶,打喷嚏时病灶处血管易破裂出血。如感冒引发的急性鼻炎,鼻黏膜充血肿胀,打喷嚏就可能导致出血。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鼻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鼻黏膜的情况,能清晰看到鼻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干燥、破损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鼻炎的具体类型。例如能发现鼻黏膜的小血管破裂点等。
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鼻内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配合下保持安静配合检查,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检查时需密切关注血压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二)血液检查
对于反复打喷嚏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引起的鼻出血。血常规可了解血小板等血细胞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明确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特殊人群如孕妇,进行血液检查时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方式;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血液检查更要重点关注凝血相关指标。
三、应对与预防措施
(一)非药物缓解措施
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滴鼻剂来保持鼻黏膜湿润。生理盐水能减轻鼻黏膜炎症,保持其湿润状态,减少打喷嚏时出血的风险。例如每天使用2-3次生理盐水喷雾。
避免刺激因素: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感染性鼻炎患者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感染因素。不同年龄人群避免刺激因素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要避免接触易过敏物质,家长需做好防护;老年人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染。
(二)医疗干预
如果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可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如局部止血治疗,包括使用止血棉球、激光烧灼等方法止血。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式。
对于鼻炎本身的治疗,若为过敏性鼻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感染性鼻炎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等。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使用药物更要谨慎评估风险受益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