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得了青光眼
青光眼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如视力变化、眼压异常、视野缺损等;眼科检查项目有眼压测量(非接触式和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底检查(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视野检查(静态视野检查);医生综合相关结果判断,高危人群等怀疑患青光眼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视力变化:青光眼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视力下降,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视力减退。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发病初期,视野缺损尚不影响中央视力时,视力可正常,但当视野缺损逐渐累及中央区时,视力才会明显下降。年龄较大的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缓慢下降,需警惕青光眼可能;长期高度近视的人群,本身存在视力问题,若视力下降速度加快,也应排查青光眼。
2.眼压异常: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当眼压超过21mmHg,甚至更高时,需考虑青光眼的可能。部分患者可能眼压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属于眼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也可能是青光眼,比如24小时眼压监测发现眼压差值超过8mmHg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眼压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老年人眼压相对较低,但只要超出其自身正常波动范围也需关注。
3.视野缺损:青光眼会导致视野逐渐缺损,早期可能表现为鼻侧视野缺损、颞侧视野缩小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看东西时周边范围变窄,就像通过窄管状视野看东西一样。有家族青光眼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定期检查视野,因为这类人群遗传易感性较高,视野变化可能更早出现;长期使用某些可能影响眼压药物的人群,也需关注视野情况。
二、眼科检查项目
1.眼压测量:
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通过空气脉冲测量眼压,操作相对简便,可初步筛查眼压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该检查,但儿童配合度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需耐心引导。
压平式眼压计测量:如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是测量眼压的金标准之一,能较准确获取眼压数值。对于怀疑青光眼的患者,该检查是必要的。
2.眼底检查:
视神经检查:观察视神经盘的形态、颜色等。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盘可能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若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需高度警惕青光眼。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视神经可能出现生理性改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糖尿病患者合并青光眼时,眼底视神经改变可能更复杂,需更细致检查。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青光眼。
3.视野检查:
静态视野检查:能详细检测视野范围内各个点的光敏感度,是诊断青光眼和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如Humphrey视野检查,可发现早期视野缺损。长期在暗环境工作的人群,视野检查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人群可能因环境因素影响视野情况;高血压患者合并青光眼时,视野变化可能与血压波动有关,需定期检查视野。
三、综合判断与就医建议
1.综合分析: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眼压测量结果、眼底检查情况以及视野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患者有眼压升高、视神经杯盘比增大、视野缺损等表现,基本可诊断为青光眼;若仅有单一表现,需进一步检查排查。
2.及时就医:一旦怀疑自己可能患有青光眼,应及时前往正规眼科医疗机构就诊。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青光眼,避免视力严重受损。特殊人群如孕妇,在进行眼部检查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时机;儿童若怀疑青光眼,检查时需特别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需依赖医生的专业检查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