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怎么做手术
青光眼手术常见类型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前者通过切除周边部分虹膜解除瞳孔阻滞降眼压,适用于早期等情况;后者建立新房水流出途径降眼压,适用于中晚期等情况。术前需进行眼部和全身检查,眼部查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等,全身查心肺功能、血压等。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小梁切除术等需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要眼部清洁、按时用眼药水,密切监测眼压,观察并发症。
一、青光眼手术的常见类型及原理
(一)周边虹膜切除术
1.原理:通过切除周边部分虹膜,使后房水能够经瞳孔流至前房,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内压。此手术适用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范围较小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若存在先天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可考虑该手术,但需充分评估其眼部结构和全身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若因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也可能采用此术式来缓解眼压。
(二)小梁切除术
1.原理:建立一条新的眼内房水流出途径,切除部分小梁组织及角巩膜瓣下的巩膜组织,使房水经滤过泡流入球结膜下间隙,再被周围组织吸收,从而降低眼压。该手术适用于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控制不佳或房角广泛粘连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若青光眼病情进展较快,小梁切除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对于老年体弱患者,需综合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和眼部病变程度来决定是否采用该手术。
二、青光眼手术的术前准备
(一)眼部检查
1.进行详细的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时,检查眼压,明确眼内压的具体数值。还要进行眼前节检查,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结构的情况;进行眼底检查,查看视神经乳头的形态、颜色等,评估视神经受损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眼部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眼科专项检查。
(二)全身检查
1.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还需检查血压,确保血压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使血糖等指标处于合适的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老年患者更要注重全身各系统的评估,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能力可能较差。
三、青光眼手术的操作过程
(一)麻醉
1.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于不配合的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眼部周围组织,使手术区域失去痛觉。在进行麻醉操作时,要注意准确注射,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合作程度等调整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
(二)手术操作步骤
1.以小梁切除术为例,首先制作角巩膜瓣,用手术刀在角巩膜缘处切开,形成一个矩形的瓣。然后切除部分小梁组织和巩膜组织,建立房水的滤过通道。最后将瓣复位,缝合切口。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确保操作的精细和准确,减少对眼部组织的损伤。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手术,操作步骤会有所差异,但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四、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眼部护理
1.术后要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眼内,防止感染。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眼药水,眼药水的使用要注意正确的滴药方法,避免瓶口污染眼部。对于儿童患者,要加强看护,防止其用手揉眼。
(二)眼压监测
1.术后要密切监测眼压,一般在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等时间点进行眼压测量,观察眼压的变化情况。如果眼压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情况可能相对特殊,更要加强眼压监测的频率和力度。
(三)并发症观察
1.要注意观察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滤过泡渗漏、眼内炎、浅前房等。如果出现滤过泡渗漏,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若发生眼内炎,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其对并发症的耐受能力不同,更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