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脊柱炎有多种症状表现,脊柱相关有早期下腰部隐匿性间歇性疼痛、随病情进展累及整个脊柱呈持续性且夜间痛明显,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还有脊柱活动受限,早期轻度,随病情加重,严重时脊柱僵硬及相关影响;外周关节有下肢大关节如膝、髋受累出现肿胀疼痛等,上肢关节相对少见受累;全身有部分患者低热或高热,呈间歇性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还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与炎症及可能的贫血等因素有关。
一、症状表现
(一)脊柱相关症状
1.疼痛
早期多表现为下腰部疼痛,疼痛呈隐匿性、间歇性,一般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累及整个脊柱,疼痛性质变为持续性,夜间痛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在睡眠中痛醒。研究表明,风湿性脊柱炎患者脊柱疼痛与炎症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有关,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会导致局部组织痛觉敏感。
不同年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常表现为活动时腰部不适,不愿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中老年患者由于脊柱退变基础,疼痛可能更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脊柱退变,但通过相关检查可发现炎症指标异常。
2.脊柱活动受限
患者早期可出现弯腰、转身等活动轻度受限,随着病情发展,脊柱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硬,无法正常屈伸、旋转脊柱。例如,患者可能难以触摸到自己的脚趾,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活动受限与脊柱周围炎症导致的肌肉痉挛、关节粘连等有关,长期活动受限还会进一步导致脊柱关节的畸形。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病情,导致脊柱活动受限程度在某些阶段有所波动。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脊柱活动受限可能更为明显,而经常进行适度脊柱功能锻炼的患者活动受限程度相对较轻。
(二)外周关节症状
1.下肢大关节受累
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等下肢大关节。受累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以膝关节为例,患者可出现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关节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研究发现,风湿性脊柱炎患者外周关节受累与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外周关节滑膜有关,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引起肿胀,炎症介质刺激神经导致疼痛。
年龄较小的患者外周关节受累时,可能表现为行走时步态异常,如跛行,因为儿童下肢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对关节的影响可能更易导致步态改变。对于有既往脊柱相关病史的患者,外周关节受累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和治疗。
2.上肢关节受累
上肢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等也可受累,相对下肢大关节受累较少见。受累关节同样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肩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出现梳头、穿衣等动作困难,肘关节受累则会影响前臂的旋转等活动。上肢关节受累的机制与下肢大关节类似,也是自身免疫炎症反应作用于关节滑膜所致。不同生活方式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上肢剧烈运动的患者,上肢关节受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三)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呈间歇性,与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当疾病处于活动期时,体内炎症反应加剧,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
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低热也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老年患者发热时,要考虑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肺部感染等,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疾病处于炎症状态,机体消耗增加,同时贫血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研究显示,风湿性脊柱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贫血会导致氧气运输不足,从而引起乏力症状。
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乏力感可能更明显,而坚持适度运动的患者乏力情况相对较轻。有长期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疾病消耗,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