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老是心绞痛通常与基本病因、诱发因素及不同人群特点相关。基本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血管收缩减少供血;诱发因素包括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刺激等;不同人群中,老年人群易因合并基础疾病且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而频繁出现不典型症状;绝经前女性因雌激素保护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及特殊时期发病风险增加;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易增加发病几率;有心血管病史人群因心肌损伤或血管再次病变易反复出现心绞痛。
一、基本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随着病情进展,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如运动、情绪激动等),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绞痛。例如,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比正常血压者明显增高,高血脂会使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阻塞血管。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某些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如大量吸烟、酗酒、严重的情绪应激等。有研究发现,吸烟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进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二、诱发因素
1.体力劳动
当进行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需求,就会引发心绞痛。例如,一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在搬运重物时,心肌耗氧量大幅上升,而其原本就存在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相对不足,就容易出现心绞痛。
2.情绪激动
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变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从而诱发心绞痛。比如,一些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在与他人激烈争吵时,可能会突发心绞痛。
3.饱食
进食大量食物后,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进行消化吸收,这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冠状动脉可能受到影响,供血相对不足,容易引发心绞痛。尤其是进食过饱、食用高脂食物后,这种情况更易发生。
4.寒冷刺激
寒冷环境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且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例如,在寒冷的冬天,外出没有做好保暖措施时,一些心绞痛患者容易旧病复发。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1.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对心肌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所以更容易频繁出现心绞痛。而且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有时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更加密切关注。
2.女性人群
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绞痛的发生风险。此外,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分娩时,身体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能诱发心绞痛。
3.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绞痛的发病几率。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血压等,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发心绞痛。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血脂容易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进而导致老是出现心绞痛。
4.有心血管病史人群
既往有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风险较高。因为心肌梗死会损伤心肌组织,影响心脏功能,冠状动脉搭桥或介入治疗后血管可能再次出现狭窄或堵塞等情况,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频繁引发心绞痛。例如,曾经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支架内可能再狭窄,就会反复出现心绞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