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和右心衰的区别
左心衰多由左心室心肌病变、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等引起,病理生理是左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致心排血量减少、肺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及肺部湿性啰音等体征,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为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右心衰常继发于左心衰或由肺部疾病、右心室心肌病变等导致,病理生理是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致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及颈静脉怒张等体征,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针对基础病因,使用利尿剂等减轻体循环淤血等。
一、病因方面
左心衰:多因左心室心肌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左心室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差异,年轻人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老年人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男性与女性在病因上无本质特异性差异,但某些与激素相关的心脏病可能对女性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左心衰。有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等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右心衰:常继发于左心衰,因左心衰时肺循环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另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右心室心肌病变(如肺源性心脏病的右心室受累)等也可直接导致右心衰。不同年龄人群中,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在老年人中相对多见,长期吸烟的老年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而引发右心衰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在右心衰病因上无明显性别差异,有肺部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是右心衰的高危人群。
二、病理生理方面
左心衰:主要是左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左心室射血减少,使得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等肺组织,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从病理角度看,心肌细胞可能发生重构等变化。
右心衰: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体循环淤血。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泵入肺动脉,使得体循环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肝淤血肿大、下肢水肿等。
三、临床表现方面
左心衰
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痰)、乏力、疲倦、少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左心衰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体征:可闻及肺部湿性啰音,左心室扩大时可在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等。
右心衰
症状:主要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如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淤血症状,以及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右心衰导致的下肢水肿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右心衰可能以呼吸困难、发绀等为突出表现。
体征:可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等。
四、诊断方面
左心衰
病史: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等。
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肺部湿性啰音等体征。
辅助检查: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表现,如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左心室功能异常情况。
右心衰
病史:有左心衰或肺部疾病等相关病史。
症状与体征:依据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胸部X线可见右心室增大等表现;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室的功能等情况,如右心室收缩压升高等;静脉压测定可发现静脉压升高。
五、治疗方面
左心衰:治疗原则包括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考虑药物的儿童安全性等,儿童左心衰治疗更需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右心衰: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肺部疾病、控制左心衰等,同时也可使用利尿剂等减轻体循环淤血,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还需注意改善呼吸功能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治疗右心衰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