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眼涩眼疲劳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高强度用眼工作)、环境因素(干燥环境、空气污染)、眼部疾病(干眼症、睑缘炎)、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因素(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不同因素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的机制和表现各有不同,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眨眼减少致泪膜不稳定,干燥环境使泪液蒸发快引发不适等。
一、用眼过度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当连续盯着屏幕1小时以上,眼睛的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正常眨眼有助于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表面以保持眼表湿润,眨眼减少会导致泪膜不稳定,从而引发眼干眼涩眼疲劳。一般成年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6小时,眼干眼涩眼疲劳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儿童青少年若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4小时,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的概率也大幅增加,这与他们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更易造成眼部负担。
2.高强度用眼工作:如长时间从事精细的手工劳作、长时间阅读等,眼睛持续处于紧张调节状态,会消耗大量的视觉能量,导致眼部肌肉疲劳,同时影响泪液的分泌和质量,进而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症状。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人群,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眼干眼涩眼疲劳的情况较为常见。
二、环境因素
1.干燥环境: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例如冬季暖气房内或气候干燥的地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低,会使眼睛表面的泪液蒸发速度加快。正常情况下,泪液蒸发与分泌处于动态平衡,当蒸发速度明显超过分泌速度时,眼表的泪膜就会不稳定,引发眼干眼涩眼疲劳。一般相对湿度低于40%时,眼干眼涩眼疲劳的发生风险增加。老年人由于泪腺功能衰退,在干燥环境下更易受到影响,相对湿度低于40%时,老年人群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的概率比其他人群高约30%。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会刺激眼睛,影响眼表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会附着在眼表,干扰泪膜的稳定性,同时可能引起眼部炎症反应,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眼干眼涩眼疲劳的发生率比空气质量良好地区的人群高约20%。
三、眼部疾病
1.干眼症:是引起眼干眼涩眼疲劳的常见眼部疾病。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或泪液蒸发过强等原因可导致干眼症。例如泪腺炎症会影响泪液的分泌量,使眼睛得不到足够的泪液滋润,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睑板腺功能障碍会导致泪液的脂质层分泌异常,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进而引发相关症状。据统计,约30%-50%的干眼症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眼干眼涩眼疲劳症状。
2.睑缘炎:睑缘部位的炎症会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功能,导致睑板腺分泌物异常,从而影响泪膜的质量。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睑缘炎,会刺激眼表组织,导致眼睛出现干涩、疲劳等不适。患有睑缘炎的人群中,约60%会伴随眼干眼涩眼疲劳的表现。
四、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部的神经和血管功能。高血糖可导致眼表神经病变,使眼睛的感觉神经敏感性降低,同时影响泪腺的分泌功能;还会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等,间接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眼部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中,约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干眼涩眼疲劳症状。
2.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部。免疫系统的异常攻击会导致眼部的炎症反应,影响眼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眼干眼涩眼疲劳。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眼部相关的不适症状,其中包括眼干眼涩眼疲劳。
五、药物因素
1.某些降压药:例如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可能会引起眼部的副作用,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这是因为这类药物会影响眼部的交感神经功能,进而影响泪液的分泌。服用此类降压药的患者中,约10%-15%会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的情况。
2.抗抑郁药:部分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口干,进而影响泪液的分泌,间接引起眼干眼涩眼疲劳。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中,约8%-12%会出现眼部的相关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