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什么症状
心绞痛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及诱发因素相关表现。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常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有特定放射部位,性质为压榨性等,持续3-5分钟等;不典型症状包括疼痛部位不典型(如在上腹部、牙齿颈部等)和无痛性心绞痛(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诱发因素相关表现有体力活动相关(剧烈运动、男性易出现)、情绪激动相关(愤怒等情绪、女性及老年人易受影响)、寒冷刺激相关(寒冷致外周血管收缩等、老年人、女性易受影响)。概括:心绞痛具典型与不典型症状及多样诱发因素相关表现,典型为发作性胸痛等,不典型含部位不典型与无痛性,诱发因素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不同情况及相应人群特点。
一、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是发作性胸痛,通常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一般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二、不典型症状表现
1.疼痛部位不典型
部分患者疼痛可位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这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常见,因为老年患者的痛觉神经传导可能不太典型,年龄因素导致其痛觉定位不精准。
还有些患者疼痛可放射至牙齿、颈部等部位,女性患者相对更易出现不典型部位的疼痛,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神经传导特点有关,其神经分布相对复杂,痛觉传导路径可能出现变异。
2.无痛性心绞痛
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等,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痛觉传入纤维受损,所以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STT改变等。这是因为糖尿病病史较长时,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痛觉感知异常,生活方式上糖尿病患者通常有高血糖、饮食控制等情况,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心绞痛症状的典型表现。
老年人也较易出现无痛性心绞痛,年龄增长使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包括神经功能,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相互影响掩盖了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三、诱发因素相关表现
1.体力活动相关
当进行剧烈运动,如快速爬坡、快步行走等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等病变,不能满足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诱发心绞痛。年轻人群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使心脏功能相对较弱,无法迅速适应体力活动增加带来的心肌耗氧需求。
男性在体力活动时诱发心绞痛的情况相对较多见,可能与男性通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概率相对较高有关,当然也与男性的激素等生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其身体的能量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对体力活动的反应与女性有别。
2.情绪激动相关
当人处于愤怒、焦虑、紧张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女性在情绪激动时诱发心绞痛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易被关注,因为女性情感相对细腻,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生活方式中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情绪易激动的状态,会增加心绞痛的发作风险。
老年人在情绪激动时也易诱发心绞痛,年龄大导致其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情绪波动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更易超出其耐受范围,本身老年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情绪因素成为诱发心绞痛的重要触发点。
3.寒冷刺激相关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冬季时这类情况更易出现,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寒冷天气外出时更应注意保暖,因为其血管弹性减退,对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弱,生活方式上冬季户外活动减少但室内保暖不当等也可能影响。
女性在寒冷刺激下诱发心绞痛的情况可能与女性的体表温度调节特点有关,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寒冷影响,需要特别注意在寒冷季节的防护,如适当增添衣物等,以减少寒冷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