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鼻炎和鼻咽癌
鼻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症状局部且相对局限,检查可见鼻腔黏膜炎症表现等,病程有不同情况且预后相对较好;鼻咽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发病率高,有鼻塞、涕中带血等多种症状,检查可见鼻咽部新生物等,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中晚期较差且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发病年龄与性别差异
鼻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严格性别差异,急性鼻炎多因病毒感染引发,如儿童可能因受凉等因素易患急性病毒性鼻炎,成年人也可因劳累、接触过敏原等患过敏性鼻炎等。
鼻咽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EB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男性因一些生活方式等因素接触相关致病因素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特点
鼻炎
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多呈间歇性,在接触过敏原时发作,脱离过敏原后可部分缓解;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呈间歇性和交替性,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多为持续性。
流涕:变应性鼻炎多为清水样涕,量较多;急性鼻炎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慢性鼻炎流涕可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量多少不一。
打喷嚏:变应性鼻炎常有阵发性喷嚏,数量较多,可连续数个至数十个;急性鼻炎也可出现喷嚏,但一般不如变应性鼻炎剧烈。
局部症状相对局限于鼻腔及上呼吸道相关区域,一般无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等表现(除特殊情况,但相对少见)
鼻咽癌
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引起鼻塞,多为单侧进行性鼻塞,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双侧鼻塞。
涕中带血:早期可出现回吸性涕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时有时无,晚期可出现大出血。
耳鸣、听力下降:肿瘤侵犯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少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多见于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开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
头痛:可为首发症状或伴随症状,多为单侧持续性偏头痛。
脑神经症状:肿瘤侵犯脑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第Ⅴ、Ⅵ脑神经时,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等。
三、检查方法及结果差异
前鼻镜检查
鼻炎: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变应性鼻炎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慢性鼻炎可见鼻黏膜慢性充血、肥厚等表现。
鼻咽癌:前鼻镜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可见鼻咽部新生物等,但多数需进一步进行鼻咽镜等检查。
鼻咽镜检查
鼻炎:鼻内镜下可见鼻腔黏膜的炎症表现,如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等情况。
鼻咽癌:鼻咽镜下可见鼻咽部新生物,常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型,表面不光滑,易出血。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鼻炎:可见鼻腔黏膜增厚、鼻窦内可能有少量积液等,但鼻窦结构一般无明显破坏。
鼻咽癌:可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或消失,鼻窦可能受侵犯,颅底骨质可能有破坏等表现。
MRI检查
鼻炎:能更清晰显示鼻腔黏膜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增厚等。
鼻咽癌: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可更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向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等。
病理检查
鼻炎:一般无需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但若有特殊情况怀疑有其他病变时可能需要,但多数鼻炎通过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鼻咽癌: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鼻咽镜下取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四、病程及预后不同
鼻炎
急性鼻炎一般病程较短,如病毒性急性鼻炎多在1-2周内可自愈,但若合并细菌感染等可能病程延长。变应性鼻炎呈反复发作性,若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但易复发。慢性鼻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缓解,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复发。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一般不危及生命。
鼻咽癌
鼻咽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若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合理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中晚期鼻咽癌预后相对较差。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总体来说早期鼻咽癌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等相对较高,而晚期鼻咽癌预后则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