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早期症状
心衰早期有多种症状表现,呼吸困难方面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日常轻度活动就气促、运动致回心血量等变化引发)、端坐呼吸(不能平卧需端坐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老年人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因憋气惊醒、重者伴相关症状及特定机制);乏力、疲倦是因心排血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老年及女性表现各有特点;体液潴留相关症状有水肿(最早现于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可凹陷性,病情进展可全身甚至胸腔腹腔积液)、尿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致尿量减少,加重水钠潴留);其他症状有咳嗽、咳痰(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感染可脓性)、心慌、心悸(心脏功能异常致心律失常等引发,有心脏基础病者需排查)。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例如,患者在从事日常轻度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时就出现气促,休息后可缓解。其机制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同时肺淤血加重,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困难。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若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需警惕心衰早期。
2.端坐呼吸: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端坐时可使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从而缓解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的情况,当老年人在休息时也感觉气促,需采取特殊体位才能缓解,应高度怀疑心衰早期。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喘息,甚至咯粉红色泡沫痰。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夜间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以及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有关。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夜间出现这种突然的呼吸困难需及时评估是否有心衰早期的可能。
二、乏力、疲倦
1.机制: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疲倦的症状。这是心衰早期常见的全身症状,患者常感觉四肢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是轻度活动也会感到疲惫不堪。对于长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的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疲倦,需考虑心衰早期的可能。
2.不同人群表现:在老年人群中,乏力、疲倦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但实际上可能是心衰早期的信号。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在合并心衰时,乏力、疲倦等症状可能与其他女性常见的不适症状混淆,需要综合评估。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1.水肿:最早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可凹陷性。例如,患者的足踝部、小腿等部位在下午或长时间站立后出现水肿,休息后可减轻。其机制是心衰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组织间隙液体潴留。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对于有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出现下肢水肿且逐渐加重,需考虑心衰早期的可能。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淋巴回流减慢,水肿的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仍需关注。
2.尿量减少:心衰早期由于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尿量减少会更加明显。尿量减少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有心血管疾病史且出现尿量异常减少的人群,要警惕心衰早期的发生。
四、其他症状
1.咳嗽、咳痰:咳嗽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有时可伴有血丝。其发生机制是肺淤血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在合并肺部感染时,咳痰可呈脓性。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出现长期不愈的咳嗽、咳痰,尤其是伴有上述特征的痰液时,需考虑心衰早期的可能。
2.心慌、心悸:心衰时心脏功能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等情况,患者可感觉心慌、心悸。尤其是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心慌、心悸症状时要排查是否有心衰早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