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检查
心绞痛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检查(含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含活动平板、踏车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心脏超声检查(含静息、负荷超声心动图),不同检查有各自特点及适用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差异,部分患者需考虑相关病史等因素来选择检查及评估风险等。
一、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约半数心绞痛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正常,也可能有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等。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0.1mV),T波倒置等改变,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检查。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的心电图可能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有吸烟、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概率可能增加。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能连续记录24-48小时心电图,可发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与心绞痛症状的关系。对于症状不典型且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从而明确诊断。儿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注意电极的固定和设备的耐受性等问题,由于儿童心脏电活动相对不稳定,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专业人员的操作。
二、运动负荷试验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让患者在活动平板上运动,根据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冠状动脉存在狭窄,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压低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耐量不同,年轻人通常可以承受较大的运动量,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耐量较低,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负荷。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需要谨慎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确保检查安全。
2.踏车运动试验:通过踏车逐渐增加负荷,观察心电图等变化。其原理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相似,都是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来诱发心肌缺血。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活动平板运动的患者,踏车运动试验可能是一种替代选择。在儿童中,踏车运动试验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适用于能够配合且符合检查要求的大龄儿童。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检查原理:是诊断心绞痛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能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其部位、程度和范围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不典型但高度怀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手术风险和操作难度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血管迂曲等情况,增加了操作难度。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需要评估肾功能,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充分水化等,以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2.检查意义:可以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对于有长期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必要性相对更高,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四、心脏超声检查
1.静息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心绞痛患者可能存在室壁运动异常,如缺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减弱等。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不同年龄的人群心脏超声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不同。有心肌病病史或心脏扩大等情况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的异常,有助于鉴别诊断心绞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病变还是其他心脏疾病。
2.负荷超声心动图:包括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原理同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则是通过使用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等)来增加心肌耗氧量,观察室壁运动情况。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静息超声心动图正常的患者中,能帮助发现隐匿性心肌缺血。在儿童中,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等,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的反应可能有所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