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近视眼手术有风险吗
近视眼手术存在风险,包括术中角膜瓣相关风险(如角膜瓣游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0.1%0.2%)、感染风险(严重感染发生率在0.01%0.05%左右),术后有视力回退(约5%10%患者可能出现,高度近视可能性更高)、干眼症(术后早期发生率30%50%)、眩光和光晕、角膜扩张(发生率约0.01%0.1%)等风险。同时,未成年人(眼球发育中、度数不稳定)、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激素变化及药物影响)、患全身性疾病人群(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风险高)、眼部有疾病人群(如青光眼、圆锥角膜、眼部感染性疾病,会加重病情)需注意,应符合条件经评估后再考虑手术。
一、近视眼手术存在风险
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近视眼手术也不例外。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视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完全排除风险的存在。
二、近视眼手术风险类型
1.术中风险
角膜瓣相关风险:在部分需要制作角膜瓣的手术如LASIK中,可能出现角膜瓣游离、角膜瓣不完全、角膜瓣过薄等情况。一项研究对数千例LASIK手术进行分析,角膜瓣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1%0.2%。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术后视力恢复,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角膜感染等后续问题。
感染风险:尽管手术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但仍有感染的可能性。手术器械、眼部局部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文献报道眼科手术眼内炎等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在0.01%0.05%左右。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及时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2.术后风险
视力回退:部分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视力出现下降,再次出现近视。这可能与患者术后用眼习惯不良、角膜愈合反应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约5%1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回退。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回退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可能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较长、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干眼症:近视眼手术可能影响泪膜稳定性,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蒸发过快,从而引发干眼症。据统计,术后早期干眼症的发生率可高达30%50%,但多数患者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会逐渐减轻。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切断了部分角膜神经,影响了神经对泪腺的调节功能。
眩光和光晕:在夜间或暗光环境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现象,影响视觉质量。这与手术改变了角膜的光学形态,使光线在眼内的折射和散射发生变化有关。一般在术后36个月,随着角膜愈合和视觉系统的适应,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减轻,但仍有少数患者症状持续存在。
角膜扩张:这是一种较为严重但相对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01%0.1%。多发生在术后数年,与角膜厚度、手术切削量、患者本身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等因素有关。角膜扩张会导致视力进行性下降、不规则散光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眼轴可能会继续增长,近视度数不稳定。如果在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术后近视度数可能再次增长,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一般建议18岁以上,且近视度数稳定至少2年的人群考虑近视眼手术。
2.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角膜的厚度和形态,同时,手术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结束妊娠和哺乳后再考虑手术。
3.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且伤口愈合可能延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紊乱,影响角膜的修复和愈合过程。此类患者需在病情稳定、经过相关科室医生评估后,再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4.眼部有疾病的人群:如果患有青光眼、圆锥角膜、眼部感染性疾病等眼部疾病,一般不适合进行近视眼手术。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高,手术可能进一步影响眼部结构和功能;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本身存在进行性变薄和扩张,手术可能加速病情发展;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加重病情。需先对眼部疾病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由眼科医生评估是否具备手术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