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引起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相关因素包括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及其他因素。心肌损害有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致左心衰竭,中老年及男性易受影响)、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扩张型心肌病中青年常见);心脏负荷过重分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衰,主动脉瓣狭窄老年多见)和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致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脏病使左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加,儿童常见);其他因素有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发心衰,有基础病者易出现)、妊娠和分娩(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孕妇易诱发左心衰竭,高龄孕妇风险更高)。
一、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导致左心衰竭的重要原因。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使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左心衰竭患者与冠心病相关,长期的心肌缺血会逐步损害心肌结构和功能,随着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心脏泵血功能逐渐不能满足机体需求,进而引发左心衰竭。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更易因缺血性心肌损害导致左心衰竭;男性在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上相对女性可能略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因素导致左心衰竭的人群分布。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如病毒性心肌炎等,以及原发性心肌病,像扩张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毒感染后引发心肌炎症反应,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逐渐发展为左心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虽不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感染等可能参与其中,其特征为左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左心衰竭,该类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较为常见。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逐渐发生代偿性肥厚。但长期的压力负荷过重会导致心肌重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引发左心衰竭。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风险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均升高。例如,有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有20%-30%会逐渐发展为左心衰竭。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左心室必须加强收缩来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久而久之,左心室发生肥厚和心肌重构,导致左心衰竭。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老年人群相对多见,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但具体的发病比例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2.容量负荷过重
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收缩期不仅要射血入主动脉,还要反流一部分血液至左心房,使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长期的容量负荷过重会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心肌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左心衰竭。该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某些病因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中更易发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病变在女性中的发病情况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会使左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加。例如室间隔缺损时,左心室的血液会通过缺损处分流至右心室,增加了左心室的容量负荷,长期可导致左心衰竭,这类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在儿童中的发病比例和表现有所不同。
三、其他因素
1.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使心脏收缩舒张不协调,心输出量急剧减少,从而引发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人群,一些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快速型心律失常比缓慢型心律失常更易在短时间内导致左心衰竭的发生。
2.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期妇女,身体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孕妇,更容易诱发左心衰竭。例如,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心脏负荷显著增加,可能导致左心衰竭的发生,这与孕期的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因素有关,孕妇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发生风险,高龄孕妇相对风险可能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