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心绞痛
心绞痛的引发原因多样,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运动等负荷增加时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吸烟等致血管突然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高血压未控、严重贫血等使心肌耗氧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脱水、高脂血症等致血流减慢供血不足)、内分泌紊乱(糖尿病损伤血管内皮等、甲亢致代谢快心脏负担重);不同人群心绞痛有特点,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常伴基础病、疼痛不典型且感知不敏感;女性绝经前受雌激素保护冠心病发生率低,绝经后风险增加,妊娠期或哺乳期也可能增加风险;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患冠心病概率大;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风险增高。
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引发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肌肉提供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血管壁会逐渐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心脏肌肉所需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就会减少。例如,大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约有70%的人会因冠状动脉狭窄引发心绞痛。在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及时为心肌提供足够的血液,心肌就会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心绞痛。
二、其他可能导致心绞痛的因素
1.冠状动脉痉挛:某些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大量饮酒、某些药物(如麦角新碱等)。冠状动脉痉挛会使冠状动脉突然收缩,导致血管腔急剧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急剧减少,进而引发心绞痛。有研究发现,在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绞痛的患者中,部分人有长期吸烟史,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
2.心肌耗氧量增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持续升高会使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此时,原本已经存在轻微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就可能因为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而引发心绞痛。例如,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明显升高。另外,严重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弥补氧气供应不足,也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
3.血液黏稠度增高:某些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如脱水、高脂血症等。血液黏稠度增高会影响血液在冠状动脉中的流动,使血流速度减慢,心肌供血相对不足。长期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在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或加重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发心绞痛。例如,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患冠心病并出现心绞痛的概率较胆固醇正常者高。
4.内分泌紊乱: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影响冠状动脉的舒缩功能。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更容易出现心绞痛症状。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能诱发心绞痛。
三、不同人群心绞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1.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老年人心绞痛的发生风险较高。老年人的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可能不典型,有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容易被误诊。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其身体状况。
2.女性: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风险增加。女性心绞痛发作时,症状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的女性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此外,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身体代谢等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心绞痛的发生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3.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的人群,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患冠心病引发心绞痛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数倍。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心血管健康,加速冠状动脉病变的进程,从而引发心绞痛。
4.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男性亲属在55岁前、女性亲属在65岁前患冠心病)的病史,那么个体患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高。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倾向,需要更加注重心血管健康的监测和维护,如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