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心肌桥是怎么回事啊
心肌桥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发病与胚胎发育中冠状动脉生长不均衡有关,有无症状和有症状型(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断,治疗有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手术(心肌桥松解术),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还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心肌桥的定义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而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走入心肌内,被心肌覆盖,这束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走行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二、心肌桥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的生长不均衡有关。在胚胎发育的第7-9周,心肌呈套状包绕心管,此时冠状动脉从心管表面迁入心肌,若心肌生长不均衡,就可能导致某段冠状动脉被心肌纤维覆盖形成心肌桥。
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部分心肌桥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多在尸体解剖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较小,不足以引起心肌缺血等相关表现。
2.有症状型
心绞痛:是心肌桥较常见的症状。心肌收缩时,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桥会压迫壁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疼痛多发生在劳累、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心律失常: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早搏等。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跳停顿感等不适。
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桥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血流明显减少时,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胸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救治。
四、心肌桥的诊断方法
1.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可发现冠状动脉某一段在收缩期出现狭窄,舒张期狭窄消失或减轻的“挤奶征”表现,即收缩期血管像被挤奶一样变窄,舒张期恢复正常。
2.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肌桥的位置、厚度以及对冠状动脉管腔的压迫程度等。通过IVUS能够清晰看到心肌桥处冠状动脉的壁冠状动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也可以对心肌桥进行初步诊断,能够显示心肌桥的存在以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但对于一些细微情况的判断不如冠状动脉造影准确。
五、心肌桥的治疗
1.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时间,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耗氧量,因为心率减慢和心肌收缩力减弱都可以减少心肌的能量消耗,使心肌的供需达到相对平衡。
钙通道阻滞剂:像地尔硫卓等,能抑制心肌收缩,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收缩性,从而减轻心肌桥对血管的压迫,改善心肌供血。
2.手术治疗
心肌桥松解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肌桥松解术。手术是将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桥进行松解,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不同人群心肌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心肌桥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如胸痛等,需要谨慎诊断和评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上更要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且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女性人群:女性心肌桥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由于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肌桥患者的病情,需要加强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心肌桥患者,心肌桥的存在会加重心肌缺血等情况,需要更加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同时针对心肌桥进行合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4.生活方式因素:无论是哪类人群,都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心血管负担,不利于心肌桥患者的病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