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如何治
心绞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及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有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有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还需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
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适度运动,如中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在饱餐、寒冷、炎热等极端环境下运动。例如,年龄较大且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运动时要循序渐进,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应严格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2.避免诱发因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暴饮暴食等诱发心绞痛发作的因素。例如,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容易诱发心绞痛。
二、药物治疗
1.抗心肌缺血药物:
硝酸酯类: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心率较快的心绞痛患者,如美托洛尔等。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应避免使用,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心动过缓。
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如硝苯地平。此类药物对于变异型心绞痛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引起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2.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是心绞痛患者的基础用药之一。一般每日服用75-100毫克,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氯吡格雷: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它通过抑制血小板ADP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同样要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
3.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不仅能降低血脂,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在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因为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三、血运重建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用情况: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PCI。例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某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且有明显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操作原理: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使狭窄的血管管腔扩大,然后可根据情况植入支架,改善心肌供血。但术后患者仍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等药物,并且要注意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适用情况:对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左主干病变等情况,可考虑CABG。例如,患者有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且药物治疗效果差,无法通过PCI进行有效治疗时。
操作原理: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部位,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效果较好。
四、特殊人群心绞痛的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心绞痛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对血压的调节能力较差。
2.女性患者:女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时不典型症状较多,如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在治疗时要关注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药物选择也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给予心理支持。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可能疼痛不典型,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在使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等代谢指标的影响,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血糖有一定影响,需密切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