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皮疹、关节肌肉症状;其他系统受累相关症状包括血液系统的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呼吸系统的胸膜炎、肺炎等。
一、肾脏相关症状
1.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常见的肾脏表现之一。大量蛋白尿会导致尿液中出现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从病理机制来讲,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肾小球的滤过膜,使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的蛋白质得以漏出到尿液中。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蛋白尿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患者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对蛋白尿的耐受程度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早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与长期大量蛋白尿有关;女性患者若同时处于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对蛋白尿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干扰,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2.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尿液外观呈血色或洗肉水样。血尿的产生是因为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从受损的血管中漏出进入尿液。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血尿时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可能与成人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排尿不适等情况;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血尿可能会有波动,需要注意与生理性血尿相鉴别。
3.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肾脏功能受损时,水钠排泄障碍,导致体液潴留引起水肿。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情况,因为过多的钠摄入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增加;儿童患者水肿时需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发生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
4.高血压:狼疮性肾炎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血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高血压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患者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是由于狼疮患者体内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在生活方式上,发热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发热时要特别关注体温变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等情况;女性患者在发热期间可能因身体不适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和治疗。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乏力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玩耍时精力不如以往;女性患者在乏力时可能影响日常的家务劳动和社交活动等。
3.皮疹:约80%的狼疮患者会出现皮疹,常见的有面部蝶形红斑,即横跨鼻梁和双侧脸颊的红斑,形似蝴蝶。皮疹的出现与自身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有关。对于有皮疹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紫外线会加重皮疹症状,这对于所有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很重要;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需要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避免皮疹部位受到刺激。
4.关节肌肉症状:多数患者有关节疼痛、肿胀,可累及多个关节,如手指关节、膝关节等,还可伴有肌肉酸痛、无力。关节肌肉症状是由于免疫炎症累及关节和肌肉组织。在生活方式上,患者要注意关节的休息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关节肌肉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更加注意关节的保护。
三、其他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1.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白细胞减少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对于血液系统受累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儿童患者在护理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碰撞等导致出血;女性患者在经期等出血风险较高的时期要加强监测和护理。
2.消化系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消化系统受累是因为免疫炎症波及消化系统脏器。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可能因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供给;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有变化,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食。
3.呼吸系统:可出现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肺炎等。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肺炎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患者在发生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胎儿,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