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指心房激动完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及后天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药物(如洋地黄类等)、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和伴随疾病,可出现疲倦、头晕等,老人和儿童症状有各自特点;诊断依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选合适起搏器,避免剧烈碰撞运动;老年人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注意伤口护理,家属协助护理;孕妇需心内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依病情决定是否继续妊娠或植入起搏器。
一、定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激动完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此时心房由窦房结或心房异位起搏点控制,心室则由阻滞部位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控制。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是由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导致,如先天性房室结缺如、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良等。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较为常见,可能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就被发现。
2.后天性因素
疾病:冠心病是成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可引起心肌纤维化和重构,破坏心脏传导组织。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炎症累及传导系统可导致传导阻滞。此外,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等也可能引发。
药物: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降低,使用这些药物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干扰心脏传导,尤其是高钾血症,会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容易引发传导阻滞。
其他:心脏手术过程中损伤传导系统、放射治疗对心脏传导组织的损伤等也可能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症状
1.症状表现:患者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和伴随疾病。心室率较慢时,患者可能出现疲倦、乏力、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甚至猝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2.特殊人群症状特点: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合并多种疾病,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儿童可能因为表述不清,其症状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爱活动、哭闹不安等。
四、诊断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方法。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率通常在正常范围,而心室率较慢,一般在3050次/分。
2.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率变化和症状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3.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病因不明的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阻滞的部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对于无症状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如果心室率不太慢,可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治疗心肌炎等。
2.药物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药物提高心室率,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但这些药物的疗效有限且副作用较多,不能作为长期治疗方法。
3.起搏器治疗:是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方法。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或心室率明显缓慢、伴有心脏停搏等情况,应及时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发放电脉冲,刺激心室收缩,保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如果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活动耐力、体力、学习能力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安装起搏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以适应孩子身体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孩子进行剧烈的碰撞性运动,防止起搏器受损。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性。安装起搏器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自理能力可能下降,家属要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3.孕妇:孕妇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情况较为复杂。孕期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使病情恶化。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由心内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病情较轻,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或在孕期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