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小儿鼻炎指儿童时期鼻腔黏膜炎症,分急性和慢性等,与感染、过敏相关,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感染和过敏是常见病因,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改善环境,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治疗护理需谨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就医,要营造健康环境帮小儿养成好习惯促康复防复发
一、小儿鼻炎的定义
小儿鼻炎是指儿童时期发生的鼻腔黏膜炎症,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等类型,多与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
二、小儿鼻炎的常见症状
1.鼻塞:急性鼻炎初期多为清水样涕,后可变为黏液脓涕,鼻塞程度轻重不一;慢性鼻炎则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常因体位变动而改变。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表现,因为小儿不会用口呼吸,鼻塞会严重影响其呼吸通畅度,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
2.流涕:急性鼻炎流涕情况随病情发展有变化过程,慢性鼻炎流涕多为黏性或脓性。对于婴幼儿,流涕可能导致鼻周皮肤发红、糜烂等,因为小儿皮肤娇嫩,长期流涕刺激易引发皮肤问题。
3.打喷嚏:过敏性鼻炎患儿多有频繁打喷嚏症状,可在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这是身体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表现,不同年龄小儿打喷嚏表现可能相似,但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病因。
4.嗅觉减退:鼻炎影响鼻腔嗅区时可出现嗅觉减退,小儿可能表现为对气味不敏感,如闻不到食物香味等,但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对气味的反应来发现。
三、小儿鼻炎的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上呼吸道后可引发鼻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病毒侵袭,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导致的鼻炎,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聚集,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也可引起小儿鼻炎,多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或直接侵袭鼻腔黏膜引发炎症。
2.过敏因素
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小儿接触后可引起过敏性鼻炎,春秋季花粉传播季节,户外花粉浓度高,小儿外出活动时易接触引发过敏反应;室内尘螨也是常见过敏原,若家居环境清洁不到位,尘螨容易滋生,导致小儿长期接触引发鼻炎。
食物性过敏原: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也可引起小儿过敏导致鼻炎,小儿添加辅食过程中,可能对新接触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引发鼻腔黏膜炎症。
四、小儿鼻炎的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儿发病诱因、症状出现时间及变化情况、既往过敏史等,对于判断病因很重要,比如询问患儿是否接触过特殊物质、近期是否有感冒等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鼻腔黏膜情况,观察有无充血、肿胀、分泌物等,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多呈充血肿胀状态,有较多分泌物;过敏性鼻炎时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表现。
3.过敏原检测:对于怀疑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相对简便,能较快检测出常见过敏原,但需注意操作规范;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更准确判断患儿对某种过敏原的致敏情况。
五、小儿鼻炎的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优先考虑安全方式)
1.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是过敏性鼻炎,明确过敏原后应让患儿尽量避免接触,如室内定期清洁除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并佩戴口罩等,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更细心地营造无过敏原的环境,减少过敏发作机会。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适合各年龄小儿,操作时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避免损伤小儿鼻腔黏膜,一般可在家长协助下或年龄较大儿童自行操作。
3.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对于小儿鼻炎的恢复有帮助,过于干燥或污浊的空气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炎症状,可使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六、小儿鼻炎的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小儿活动方式不同,婴幼儿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轻柔的户外漫步等,年长儿可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卫生:教导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减少病毒、细菌感染机会,家长也要注意家居卫生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等。
3.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小儿对某些物质过敏,要尽量避免接触,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小儿,更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密切观察小儿接触新物质后的反应。
七、特殊人群(小儿)鼻炎的温馨提示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鼻炎的治疗和护理需格外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优先考虑对身体影响小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儿鼻炎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同时,要为小儿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鼻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