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是什么病因引起的
脱发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致雄激素性脱发等,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雄激素水平异常可引发脱发,营养缺乏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导致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红斑狼疮等会引起脱发,某些药物有脱发副作用,过度烫染、精神压力过大、不良作息习惯会造成脱发,年龄增长及性别不同也会影响脱发情况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脱发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雄激素性脱发,这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脱发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脱发的遗传史,个体患雄激素性脱发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男性患者通常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头顶头发逐渐稀疏;女性患者则多为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这种遗传因素主要与体内的雄激素代谢相关,雄激素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二氢睾酮会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头发逐渐变细、变软,脱落增加。
二、内分泌失调
1.甲状腺功能异常: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头发生长周期。患者可能出现头发干燥、稀疏、无光泽等脱发表现。研究显示,约3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症状,通过治疗纠正甲状腺功能后,部分患者的脱发情况可得到改善。
2.雄激素水平异常:除了遗传相关的雄激素性脱发外,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也可能导致脱发。例如,在一些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中,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出现多毛的同时伴有脱发,主要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这是因为过高的雄激素会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过早进入休止期而脱落。
三、营养缺乏
1.蛋白质缺乏: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裂、稀疏甚至脱落。例如,一些节食减肥的人群,若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7(生物素)。缺乏维生素B7会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导致脱发。此外,维生素D缺乏也与脱发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在毛囊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而引起脱发。
3.矿物质缺乏:铁、锌等矿物质缺乏也会导致脱发。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头发的营养供应不足;缺锌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代谢,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例如,素食者由于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容易出现缺铁性脱发;而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锌吸收障碍,导致脱发。
四、疾病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脱发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诱发了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斑秃的发生。
2.系统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引起脱发。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影响头发生长;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不仅会损伤皮肤,还可能累及毛囊,导致脱发。
五、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脱发的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快速分裂的毛囊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脱发。另外,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不同的药物引起脱发的机制各不相同,有的是直接损伤毛囊细胞,有的是通过影响内分泌等途径间接导致脱发。
六、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烫染:频繁地烫发、染发会对头发造成损伤。烫发剂和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头发的角质蛋白结构,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例如,长期频繁烫染头发的人,头发的光泽度和韧性会明显下降,脱发问题也会较为突出。
2.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从而引起脱发。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脱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不良的作息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例如,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头发生长,出现脱发增多的情况。此外,缺乏充足的睡眠还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进一步影响头发的健康。
七、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毛囊的生长周期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头发往往会变得稀疏、脆弱,这与毛囊的数量减少、毛囊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例如,老年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衰老表现之一,但也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的疾病等因素有关。
2.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脱发的表现和原因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如前所述,男性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常见,表现为前额和头顶脱发;女性脱发除了雄激素性脱发外,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产后等因素有关。产后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出现脱发增多的现象,一般在产后6-12个月可逐渐恢复,但如果脱发严重,也需要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