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急症,因眼球前房角突然关闭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急剧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致视神经不可逆损害甚至失明。其病因包括眼球结构异常等解剖因素以及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症状有剧烈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诊断依靠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等方法。治疗措施包括降低眼压(药物、激光、手术)和视神经保护治疗,不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其他眼部疾病史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保健需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及饮食调节。
一、定义与概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于眼球前房角突然关闭,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这种疾病发病迅速且症状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眼球结构的异常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基础。亚洲人尤其是女性,前房较浅、房角狭窄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使得房角更容易关闭。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增厚,也会导致前房进一步变浅,增加房角关闭的风险。远视眼患者眼球较小,前房深度往往较正常人更浅,发病几率也相对较高。
2.诱发因素:情绪波动如过度悲伤、愤怒、焦虑等,可引起瞳孔散大,导致虹膜根部阻塞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长时间在暗处停留,如看电影、夜间开车等,同样会使瞳孔散大,诱发房角关闭。此外,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药物、长时间阅读、疲劳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三、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发作时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剧烈眼痛、头痛,疼痛可放射至眼眶周围、鼻窦、耳部、牙齿等部位。同时伴有视力急剧下降,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样光环(虹视)。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2.体征:眼部检查可见眼球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眼压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50mmHg(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
四、诊断方法
1.眼压测量:是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眼压测量方法有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法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法,发作时眼压通常显著升高。
2.房角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房角的开放情况,判断房角是否关闭以及关闭的程度,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眼球前段的结构,包括房角、虹膜、睫状体等,有助于了解房角关闭的机制和眼部的解剖结构异常。
4.视野检查:虽然在急性发作期视野检查可能因视力下降而无法准确进行,但在病情缓解后,视野检查对于评估视神经受损程度和监测病情进展非常重要。
五、治疗措施
1.降低眼压: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眼压药物有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从而降低眼压。
激光治疗:在眼压得到一定控制后,可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打通虹膜,使前后房房水流通,解除瞳孔阻滞,预防房角再次关闭。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激光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等,以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降低眼压。
2.视神经保护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保护视神经,减少视神经损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的视力和认知能力可能较差,在用药和日常生活中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确保按时用药和遵循医嘱。
2.儿童:儿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情况,如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方面,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手术对儿童眼球发育的影响。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如缩瞳剂等。若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应在妇产科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4.有其他眼部疾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白内障、高度近视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可能更高。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有眼部疾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青光眼病情得到控制后,可考虑同时进行白内障手术,以改善眼部解剖结构,降低青光眼复发的风险。
七、预防与保健
1.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眼、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房角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在暗处停留,看电视、使用电脑等应注意适度,避免眼睛疲劳。
3.合理用药:在使用可能影响眼压的药物时,如抗胆碱药物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眼压。
4.饮食调节: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E、B族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保护视神经。同时,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眼压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