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怎么防治
心绞痛的预防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包括发作时休息与药物治疗,缓解期药物、介入及旁路移植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需谨慎用药监测,女性症状不典型,糖尿病要控血糖,儿童少见多与先天畸形有关需详查早治。
一、心绞痛的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目标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影响心肌供血,通过规范降压治疗可降低心绞痛发生风险。
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应控制在<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对于已患冠心病的患者,LDL-C需控制在<1.8mmol/L。高血脂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影响心肌血供,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必要时的降脂药物治疗可减少斑块形成。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心肌缺血时症状不典型,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2.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5g,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例如,每日应摄入不少于500g的蔬菜,适量摄入水果。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高脂饮食会加重血脂异常,高糖饮食会影响血糖稳定,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km/h)、慢跑、游泳等。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运动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绞痛的重要危险因素,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应严格戒烟。男性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
减轻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血管系统,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心绞痛的治疗
1.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一般患者在休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症状。但需注意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遵循医嘱。
2.缓解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心率较快、血压较高的心绞痛患者。但对于哮喘患者应慎用,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可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血,同时还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等患者。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需评估出血与血栓形成的风险比。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抗炎等作用,如阿托伐他汀等,可长期服用以稳定病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PCI术,通过置入支架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但该治疗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血管穿孔等,术后也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等药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可考虑行CABG术,即通过移植血管为缺血心肌建立旁路,改善心肌血供。但该手术创伤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三、特殊人群心绞痛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例如,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避免过度降压。同时,老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时要选择更安全、低强度的方式,并在家人陪同下进行。
2.女性患者:女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容易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更加仔细,注意与其他疾病如胃部疾病等相鉴别。在用药方面,某些药物对女性的影响可能与男性不同,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女性血脂等代谢指标影响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如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需加强血糖监测。同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兼顾心绞痛的防治要求,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4.儿童患者:儿童心绞痛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有关。一旦怀疑儿童有心绞痛,需尽快进行详细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上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非药物治疗可能是主要手段,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绞痛,可能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