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护理诊断与措施是什么
心衰的护理包括针对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等护理诊断的措施,如根据心功能分级进行休息与活动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症状、液体出入量等病情,合理吸氧,规范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实施限盐、限水、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护理等,以改善患者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一、心衰的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有关。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这是因为心衰时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不同年龄段心衰患者气体交换受损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儿童因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变化迅速。
2.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有关。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心衰患者都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比如成人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后即感乏力、气短,儿童则可能在玩耍、爬行等活动中容易疲劳、气喘。
3.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等表现,儿童水肿可能先从眼睑、颜面部开始,因为儿童组织疏松,水肿更容易在这些部位显现,不同年龄患者体液过多的表现部位和程度不同,成人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严重的并发症。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发生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长期心脏负担重,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
二、心衰的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管理
休息: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心功能Ⅰ级患者,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心功能Ⅱ级患者,增加休息时间,可进行轻体力活动;心功能Ⅲ级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协助。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多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同年龄儿童的休息安排需根据其心衰程度灵活调整,比如婴儿心衰时需保证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哭闹等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
活动:鼓励患者在能耐受的范围内进行适量活动,以提高活动耐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成人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从床边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室内行走等;儿童患者则在病情允许下,可进行适当的室内游戏等轻度活动,但要注意观察活动后的反应,如有无气喘、乏力加重等情况。
2.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心衰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一旦发现异常心率、心律,应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心率本身比成人快,更要密切关注心率变化,可通过触摸脉搏等方式初步判断,若发现脉搏节律不规则或速率异常,需立即处理。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水肿等症状的变化。如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可能发生急性肺水肿,需紧急处理。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表现,以及水肿的部位和程度变化,如下肢水肿是否加重、眼睑是否肿胀等。
液体出入量: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包括饮水量、食物含水量、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根据液体出入量调整治疗方案,当患者体液过多时,要限制液体摄入,控制入量;当出现脱水情况时,要适当增加补液量。儿童患者由于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要精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以保证液体平衡。
3.吸氧护理:根据患者缺氧情况给予适当的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调整,轻度缺氧可给予2-4L/min,中度缺氧可给予4-6L/min,重度缺氧可给予6-8L/min。但要注意吸氧装置的清洁和通畅,定期更换吸氧管等。儿童患者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儿童呼吸道造成损伤,可采用面罩吸氧等方式,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保证吸氧的顺利进行。
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要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心律失常等低钾表现,定期监测血钾等电解质指标。ACEI可能会引起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干咳、血压下降等情况。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用药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5.心理护理:心衰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柔的态度、有趣的互动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比如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儿童适当的玩具等转移注意力,同时也要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让家属更好地配合患儿的护理。
6.饮食护理
限盐:给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3g,严重水肿时不超过2g。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限盐的重要性,使其自觉遵守饮食要求。儿童患者的饮食限盐要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食物中隐性盐的摄入,如腌制食品、方便面等。
限水:根据患者体液过多情况适当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限制在1500ml左右,但也要根据病情和尿量进行调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儿童患者的限水要更加谨慎,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等精确控制入量。
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供应。但要注意避免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儿童患者的饮食要兼顾营养和易消化,可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