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辨证如何分型
失眠中医辨证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型。肝火扰心型表现为不寐多梦等,各年龄段均可发,中青年等易患;痰热扰心型心烦不寐等,中年、肥胖女性等易患;心脾两虚型不易入睡等,中老年、产后女性等易患;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等,中青年、中老年等易患;心胆气虚型虚烦不寐等,各年龄段、胆小女性等易患,且各型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
一、肝火扰心型
1.表现: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其病机为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例如,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情绪抑郁、易激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肝火扰心型失眠,这类人群因肝气郁结化火,扰动心神,导致睡眠不安。
2.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人群中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易激动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该型失眠。比如年轻上班族,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易生肝火而致失眠。
3.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情绪调节不当,更易出现肝火扰心型失眠。例如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若情绪易激动,就易引发此型失眠。
4.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等生活方式,易导致肝火扰心型失眠。如经常加班熬夜,同时喜欢吃火锅、烧烤等辛辣食物的人群,更易出现该型失眠表现。
5.病史因素:有长期精神情志不舒病史者,更易发展为肝火扰心型失眠。比如有长期焦虑症病史的患者,情绪易波动,易出现肝火扰心的情况。
二、痰热扰心型
1.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为宿食停滞,酿生痰热,壅遏中焦,痰热上扰心神。临床观察发现,肥胖人群、饮食不节者易出现痰热扰心型失眠,这类人群因饮食过量,脾胃运化失常,产生痰热,影响心神。
2.年龄因素:中年人群相对多见,因中年人体质渐弱,且饮食往往不规律,更容易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进而产生痰热。例如中年男性应酬较多,饮食不节制,易出现痰热扰心型失眠。
3.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肥胖女性相对更易患此型失眠,因为女性本身体质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内分泌等因素,加上饮食不节,易出现痰热扰心情况。
4.生活方式: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易导致痰热扰心型失眠。比如经常吃大鱼大肉、甜食,且很少运动的人,容易出现脾胃运化不畅,产生痰热而影响睡眠。
5.病史因素: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病史者,更易发展为痰热扰心型失眠。比如有慢性胃炎病史,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患者,易因脾胃功能不佳产生痰热。
三、心脾两虚型
1.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病机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临床中,长期劳累、饮食营养不良的人群易出现心脾两虚型失眠,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且营养摄入不足的人群。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因为中老年人体质渐弱,加上可能存在慢性疾病等因素,易出现心脾两虚。例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易出现心脾两虚型失眠。
3.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产后等气血亏虚时期更易出现该型失眠。比如产后女性,由于分娩耗伤气血,若调理不当,易出现心脾两虚,导致失眠。
4.生活方式:长期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等生活方式,易导致心脾两虚型失眠。如长期熬夜加班,饮食单一、营养不足的人群,易出现心脾两虚。
5.病史因素:有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病史者,更易发展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比如有慢性贫血病史的患者,因气血不足,易出现心脾两虚型失眠。
四、心肾不交型
1.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为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临床中,有慢性肾病、长期熬夜等人群易出现心肾不交型失眠,比如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因肾脏功能受损,易出现心肾不交。
2.年龄因素:中青年及中老年人群均可发生,中青年因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等易出现,中老年人群因肾阴亏虚等因素易出现。例如长期熬夜的年轻白领,易出现心肾不交型失眠;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肾阴亏虚,也易出现该型失眠。
3.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肾阴亏虚时期更易出现该型失眠。比如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肾阴亏虚,易出现心肾不交型失眠。
4.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性生活、脑力劳动过度等生活方式,易导致心肾不交型失眠。如经常熬夜加班,且性生活不节制的人群,易出现心肾不交。
5.病史因素:有慢性肾病、长期熬夜病史者,更易发展为心肾不交型失眠。比如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出现心肾不交型失眠。
五、心胆气虚型
1.表现: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病机为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临床中,性格胆小、长期受到惊吓或有脑部外伤史等人群易出现心胆气虚型失眠,比如曾经受到严重惊吓的人群。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受到惊吓也易出现该型失眠,成年人中性格胆小者相对多见。例如儿童因受到突发的惊吓事件,易出现心胆气虚型失眠;成年人性格内向胆小,易因生活中的突发小惊吓出现此型失眠。
3.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相对可能更敏感,在受到惊吓等情况时更易出现心胆气虚型失眠。比如女性在遇到突发惊吓事件时,更容易出现心胆气虚,导致失眠。
4.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突然受到惊吓等生活方式,易导致心胆气虚型失眠。如工作中突然面临重大惊吓事件的人群,易出现该型失眠表现。
5.病史因素:有脑部外伤史、长期精神受刺激病史者,更易发展为心胆气虚型失眠。比如有脑震荡病史的患者,易出现心胆气虚型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