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害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心肌损害是各种原因致心肌细胞损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缺血性、感染性、中毒性等因素,表现包括症状(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和体征(心率异常、心脏杂音、颈静脉怒张等),诊断靠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心肌保护,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心肌损害的定义

心肌损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病理状态。心肌细胞受损后,其正常的代谢、收缩等功能会受到影响。

二、常见病因

1.缺血性因素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在更年期前相对女性更易因缺血性因素导致心肌损害,因为雌激素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例如,老年男性若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堵塞,会使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损害。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肌损害。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影响心肌供血。

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均会增加心肌损害的发生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心肌细胞的微血管,影响心肌的营养供应,逐渐引发心肌损害。

2.感染性因素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感染性心肌损害。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引发心肌炎症反应,导致心肌损害。

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拥挤等不利于预防感染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性心肌损害的风险。比如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儿童之间病毒传播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病史:本身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感染后发生心肌损害的可能性更高。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就包括心肌的感染性损害。

3.中毒性因素

年龄:儿童好奇心强,可能误服有毒物质,相对更易发生中毒性心肌损害。例如儿童误服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职业人群,如从事化工行业且防护不当的人员,长期接触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增加了中毒性心肌损害的风险。

病史:有肝肾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对毒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中毒性因素对心肌的损害。比如肝肾疾病患者,药物或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更容易在心肌部位蓄积造成损害。

三、心肌损害的表现

1.症状方面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脏跳动异常,节律或强度发生改变。无论是哪种病因导致的心肌损害,心肌功能异常都可能引起心悸症状。例如缺血性心肌损害时,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电活动,可出现心悸。

胸闷:患者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在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缺氧,会引起胸闷症状;感染性心肌损害时,心肌炎症导致心肌舒缩功能受限,也可能出现胸闷。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这是因为心肌损害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循环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例如心力衰竭阶段的心肌损害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2.体征方面

心率异常:可表现为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肌损害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功能,会导致心率改变。比如心肌炎症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加快或减慢。

心脏杂音:某些心肌损害情况下,可能在心前区听到异常杂音。例如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如室间隔穿孔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

颈静脉怒张:右心功能受累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体循环淤血,导致颈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颈静脉充盈、怒张。

四、心肌损害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检测: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心肌细胞受损时,这些心肌特异性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其水平升高来判断心肌是否受损。一般来说,CK-MB在心肌损害后几小时内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则提示心肌有较明显的损伤,且持续时间较长。

炎症指标检测:如果是感染性心肌损害,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会升高。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2.心电图检查

可以发现心肌损害相关的电活动异常,如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心肌炎症时,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如早搏、心动过速等。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心肌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肌的厚度、运动情况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肌肥厚、心肌运动不协调、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损害的表现。例如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节段性心肌运动减弱等情况。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心肌的水肿、坏死等情况。例如能够清晰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内的炎症水肿区域等。

五、心肌损害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缺血性心肌损害,需要改善心肌供血,如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等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若是感染性心肌损害,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例如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性心肌炎则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于中毒性心肌损害,要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并进行解毒等相应处理。

2.心肌保护治疗

可使用一些药物来营养心肌,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例如辅酶Q10等药物,能够参与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发生心肌损害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变化。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心肌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2.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损害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基础疾病的情况,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康复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护理,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等,以利于心肌损害的恢复。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生心肌损害较为特殊,治疗时要权衡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谨慎。例如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药物,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心肌损害
心肌损害一般是指患者的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坏死后,造成其心肌的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肌损害的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症状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决定。 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非常轻,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比较重,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易疲劳、呼吸急促等症状,还会表现为喘憋、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等现象。 患者身体不舒服
心肌损害有什么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早期大多症状较轻,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倦怠、恶心、呕吐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若进入急性发病期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气短、呼吸困难、四肢水肿、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活动耐量降低、憋气等,甚至引发昏迷症状。 患者应该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查
心肌炎症状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心肌炎的症状包括前驱症状、急性期症状、慢性期症状等。 1.前驱症状 心肌炎患者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喉咙痛、咳嗽等。 2.急性期症状 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心肌损害的症状,如胸闷、胸前区压迫感、胸痛等。 3.慢性期症状 部分心肌炎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不
急性心衰和呼吸衰竭的区别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指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等,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损害、心肌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呼吸道病变、肺炎、肺不张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
全心衰可以运动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全心衰一般指全心心力衰竭,全心心力衰竭是否可以运动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全心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前负荷不足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引起的。如果患者处于疾病初期,仅出现咳嗽、心慌等相对较轻的症状,在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等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
充血性心衰是怎么回事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考虑是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心肌病变等因素所致,具体如下: 1、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会改变自身结构,以满足心脏泵血需求。长时间心肌结构、功能失去代偿,可引起心力衰竭。 2、心室前负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损伤,常见容易造成心肌损伤的原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1、高血压 长时间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脏出现代偿,促使心脏结构变化,并最终导致心衰。 2、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因为自身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供不足,常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形成心肌损害,
尿毒症并发心衰的原因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指心力衰竭,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贫血、钠水潴留等。 1、高血压 尿毒症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逐渐导致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 2、贫血 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贫血。贫血会减少氧供给,使心脏需要更多地工作来弥补缺氧,长时间下来可导致心力衰竭。 3、钠
急性心衰可以治好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一般指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无法治愈。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肌损害的情况,且该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目前临床手段无法修复已经受损坏死的心肌,也无法彻底阻止心力衰竭进展,所以急性心力衰竭一般无法治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上应保持清淡
心衰时血压高还是低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通常是指心力衰竭,发生时血压一般较低。 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血液淤积在心脏内,机体外周血量相对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也相对减少,所以发生时机体血液一般是相对较低的。 心力衰竭多是因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张力药、硝酸酯类药
新生儿心肌损害是怎么回事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新生儿如果出现心肌损害,主要是由于刚刚出生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并不成熟,对外界的感染免疫力比较低。如果在出生时出现缺氧以及窒息或者羊水吸入,都会导致心肌损害。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酶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患有心肌炎患儿心率过快,同时频繁哭闹或者嗜睡、反应降低。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心肌损害的治疗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主要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进行处理。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肌损害,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损害,需积极地控制血压,长期给予抑制心肌重构的药物。如果是糖尿病引起心肌损害,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期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心肌病。
心肌损害怎么治疗
齐玉波 副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同时,去除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因,如控制好三高因素刺激、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缺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如果患者有心衰,可以进行利尿扩血管治疗,应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如果糖、维生素C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同时需要配合吸氧等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