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是极为危险的心律失常,由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引发,常见于冠心病等情况,有基础病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室性心动过速可致心输出量下降等严重后果,病因包括多种心脏病,长期熬夜等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心房扑动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致心室率加快,由心脏病等引起,老年女性患甲亢未控风险高,治疗需针对基础病因并考虑人群特点。
另一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也是较为危险的心律失常。它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起低血压、休克、晕厥等严重后果。其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患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儿童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之一,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脏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心房扑动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心房扑动是一种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时心房呈快速规则的扑动,可引起心室率加快,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它可由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房扑动。对于老年女性,若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心房扑动的风险较高。在治疗上,需要针对基础病因进行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转复心律或电复律等,但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