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有哪些症状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经前数小时始下腹痉挛性或胀痛等,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有关,经期数小时或1-2天缓解;继发性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经后或经前1-2天始痛,可放射,伴原发病症状,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可加重,孕妇痛经需谨慎就医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开始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可为痉挛性疼痛,也可表现为胀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症状,一般在月经来潮后数小时或1-2天内逐渐缓解,疼痛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种痛经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前列腺素分泌容易出现波动,从而引发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可出现在经前1-2天,月经来潮第1天疼痛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除了下腹部外,还可能放射至腰骶部、肛门、大腿内侧等部位,其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除了下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能会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等症状;子宫腺肌病导致的继发性痛经,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表现。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盆腔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在月经期间受到激素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疼痛等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痛经的症状表现可能在程度和伴随症状上有所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而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相对多见。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继发性痛经相关的症状。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痛经症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可能涉及到胎儿的安全,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而非自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