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浸润肺腺癌是什么
微浸润肺腺癌是肺腺癌早期亚型,肿瘤细胞浸润灶最大径≤0.5厘米,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早期多无症状,体检时胸部CT可发现,确诊靠病理学检查,主要治疗是手术,多采用保留肺组织的手术方式。
一、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常见,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累积等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肺部细胞受到外界致癌因素影响后发生基因变异的概率增加,从而增加患微浸润肺腺癌的风险。
性别方面:在发病比例上,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患病,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不过具体的性别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不同性别体内的激素水平、基因表达差异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多种致癌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另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吸入如PM2.5等有害颗粒物质,也会增加患微浸润肺腺癌的风险。还有长期接触石棉等职业致癌物质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升高。
病史方面:有肺部慢性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使肺部的微环境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易发生细胞异常变化的状态,进而增加患微浸润肺腺癌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
很多微浸润肺腺癌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如胸部CT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但这种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少数患者可能会有痰中带血的表现,但出血量一般较少。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重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通过胸部CT可以观察到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微浸润肺腺癌在CT上可能表现为肺部结节影,结节边界可能不太规则等。
病理学检查:通常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微浸润肺腺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浸润情况等病理特征来明确诊断。
四、治疗
手术治疗是微浸润肺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肺段切除术等相对保留肺组织的手术方式,因为微浸润肺腺癌处于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后预后通常较好。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灶的位置、大小等由胸外科医生综合判断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