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怎样治疗
心绞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般治疗需发作时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有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PCI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且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CABG适用于多支或左主干病变等情况,通过相应方式改善心肌供血。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避免过度哭闹等增加心肌耗氧的行为;老年患者则需更注意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2.调整生活方式:应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饮酒过量也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生活节奏,保持心态平和。
(二)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例如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对于青光眼患者要慎用,因为硝酸甘油可能会升高眼压,这是考虑到青光眼患者的特殊眼部结构和病史因素。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要避免使用,因为此类药物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痉挛,这是基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道高反应性病史。
(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适应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若符合适应证且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可考虑该治疗方式。比如年轻患者若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可选择PCI。
2.操作过程: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然后置入支架等器械以开通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适应证: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左主干病变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该手术。比如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尚可,且冠状动脉病变符合适应证,可考虑行CABG。
2.手术原理: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等血管作为旁路移植材料,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部位,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到达缺血的心肌,改善心肌供血。



